Sn、Ti掺杂α-Fe2O3光电化学性能与界面电子结构、表面态的构效关系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xx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电化学分解水技术利用太阳的能量分解水制备氢气,是一种将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转变成化学能的形式存储起来的新型制氢方法,是目前解决全球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理想方法之一。氧化铁(α-Fe2O3)具有光学带隙合适(2.0-2.2eV)、理论制氢效率高(15.5%)、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光电化学分解水领域中极具前景的半导体光电极材料。然而氧化铁本身存在诸多不足,严重限制了实际光电转化效率,使其远低于理论制氢效率,如导电性差、载流子寿命短、迁移率低、表面氧析出反应动力学缓慢等。制备纳米结构、形成P-N异质结、添加表面钝化层、掺杂元素等可以提高氧化铁的光电转化效率。其中,Sn、Ti掺杂被报道能有效提高氧化铁的光电转化效率。但是,掺杂提高性能的机理研究还尚未有明确的解释。目前文献更多关注于Sn、Ti掺杂对氧化铁的光学吸收、导电性、载流子复合等的影响,而忽视了 Sn、Ti掺杂对氧化铁与电解液界面处的表面态的影响。针对目前Sn、Ti掺杂对氧化铁光电化学性能影响的争议,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ible)、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吸收谱(XAS)、电化学阻抗谱(EIS)、光电化学测试等表征手段从机理方面揭示了 Sn、Ti掺杂对氧化铁光电化学性能、电子结构和表面态的影响。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Sn、Ti掺杂浓度(0、0.5%、1%、5%)的氧化铁薄膜作为光电极。得到0.5%Sn、Ti掺杂使氧化铁的光电流密度明显提高。这是由于Sn、Ti掺杂增加了氧化铁与电解液界面的能带弯曲,加速了空间电荷层的电荷分离。但当掺杂浓度大于0.5%,Sn掺杂的光电流密度逐渐下降,Ti掺杂的光电流密度逐渐上升。这种不同的变化趋势是因为Sn、Ti掺杂改变了氧化铁与电解液界面的电荷转移效率。XPS和OK-edge光谱研究表明,Sn、Ti掺杂逐渐使氧化铁的费米能级(EF)向靠近导带底(CBM)的位置移动,这与在n型半导体中引入更多的电子使电子分布态向CBM移动的趋势一致。(2)利用EIS技术对由Sn、Ti不同掺杂浓度引起氧化铁光电化学性能不同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掺杂元素的引入,氧化铁光电极在参与水分解的过程中会在界面0.9-1.1 V vs.RHE的电压范围内引入更多的表面态;且表面态在氧化铁半导体与电解液接触界面之间的带隙位置是可以调节的,当表面态和水的氧化态电势重叠越大时,界面处的空穴越容易转移,即水氧化的速率会更高。这也是Sn、Ti掺杂导致氧化铁光电化学性能发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伴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用激光作为光源的激光探测技术现如今已经成为各类传感领域中重要的技术手段。而在各类激光传感技术中,基于激光自混合干涉(SMI)效应的传感手段由于其具有光路结构简单易准直、可判断目标物体运动方向以及对激光源要求相对不高等优点,而备受国内外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激光自混合干涉效应的相关理论已经趋于完善,并且基于自混合现象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涵盖了振
肝脏是机体代谢外源因素的主要功能性器官,极易造成肝毒性,损伤肝脏并进一步发展成为肝脏慢性及恶性疾病,现已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学负担。由于肝脏具有丰富的细胞组成,由多细胞间信息传递形成的细胞间通信网络,与肝脏的病理生理进程密切相关。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指由细胞在正常或外源因素暴露状态下释放的一组纳米级球状膜性囊泡,其可负载源细胞特异的蛋白、脂质和核酸等信
目的:探讨单侧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近期疗效,得出相应结论为进一步指导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资料。方法:在2013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回顾性分析共有46位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位主刀医师完成,其中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有
盐胁迫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水稻由于其特殊的栽培方式已经成为盐碱地改良的先锋作物。然而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水稻品种耐盐性较低,限制了利用水稻进行盐碱地改良的潜力。因此筛选高耐盐水稻种质资源、克隆耐盐基因对于耐盐水稻品种培育和盐碱地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了多个发育时期的耐盐性鉴定,筛选出一个全生育期均具有较强盐胁迫耐盐性的种质资源—金安稻,分析了其耐盐生理机制,初步定位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它们可以结合多种类型的配体,如脂肪酸、金属离子、药物和表面活性剂等。其中,表面活性剂和药物这两类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的。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之间所形成的蛋白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不仅在化妆品研发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而且它还可以模拟人体内的生物系统;而研究药物在生理条件下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结合、吸收、代谢等机理。因此,
研究背景N-酰基乙醇胺水解酸酰胺酶(NAAA)催化内源性抗炎脂质介质棕榈酰基乙醇酰胺(PEA)的水解失活。多项研究显示,抑制NAAA蛋白活性可通过提高内源性PEA水平,激活脂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发挥抗炎作用。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已经在多种细胞模型上证明了新型恶唑烷酮酰亚胺类NAAA抑制剂F215、F96的抗炎作用,但是,NAAA抑制剂针对临床炎性疾病如骨关节炎(OA)和干
目的: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疗效被广泛认可,目前研究对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尚未被明确阐明。本课题探索PTN患者首次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师在制定PTN个体化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为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研究。研究者收集本院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首次接受伽玛刀放射外科(Gamma
碳化钽(TaC)因其高熔点、高弹性模量和高硬度被认为是超高温陶瓷(UHTC)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性使TaC可以在航空航天、冶金和机械等领域进行高温应用。然而,与其他UHTC材料类似,TaC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较差,通过引入第二相SiC制备超高温复相陶瓷材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而当陶瓷中的晶粒尺寸降低到纳米尺度时,体系各组分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使陶瓷整体的性能(如热机械性能和抗氧化/
目的:回顾IVF术后双胎妊娠的孕产妇资料,对比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母婴结局,分析影响阴道分娩及其母婴不良结局的因素,研究IVF术后双胎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指导IVF术后双胎妊娠孕产妇的临床管理及处置,以进一步提高IVF术后双胎妊娠的分娩质量。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所有IVF术后双胎妊娠的孕产妇资料,排除资料信息不全者,根据纳入标准,将91例经阴道分娩者作为观
近些年随着智能化产品的普及,通过语音等方式实现人机交互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智能产品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语音交互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尤其在室内家居、会议室、办公室等多说话人场景下,干扰说话人的存在影响了目标说话人的语音质量,降低了目标说话人的语音交互体验。语音增强的目的是从受到干扰的语音中提取相对纯净的目标语音信号,是人机语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