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中的游猎图像研究

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any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狩猎是一项古老的人类活动,最初作为获得肉食的手段,后来逐渐具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说文解字》等汉代文献中也可以看出,当时人对于“猎”字的理解有强调其捕获和占有动物,以及强调军事、礼仪等背后的人为规定两个大致方向。本文探索了前者及其衍生意义在图像中的呈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本文探索了一种汉代的观念如何影响了墓葬中图像的制作。本文所考察的游猎图像在汉代所有图像材料中只是狩猎图像的一种,但是在汉画像石图像中部分重要主题之一。画像石是墓葬中的图画,并与墓葬的结构和其它随葬品共同存置。游猎图像为了墓葬中的特殊目的,对狩猎活动中部分意义进行了拣选、变形和加工。本文对游猎图像的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对图像的梳理、分类与界定,对图像构成元素的拆解分析,将图像置于狩猎活动的时间性中加以考察,将图像置于墓葬建筑的结构中考察。这四个方面构成了本文主体部分的四章。本文在对汉画中的狩猎图像进行系统搜集整理的基础上,根据画面将狩猎题材图像进行了归类,并认为不同画面背后对应着不同的类型的狩猎活动。在此基础上,将论述重点集中于“游猎”题材画像:一种“户外开放环境中的狩猎图像”,是汉代以娱乐为目的的狩猎活动的表现。本文对这类图像进行了拆解式的研究,将画面分为猎物、狩猎工具、狩猎参与者三个方面分别予以考察。与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对比可见,图像所见的游猎在猎物、工具、参与者三个方面都存在种类、数量的缩小。通过各个元素的拆解分析,可以发现游猎图像是具有双重特性的结合体:一方面图像制作者忠于他们所能接触到的真实狩猎活动的表现,而没有赋予其更多、更复杂的文化含义。另一方面,这种看似“写实”的对现实活动的表现又充满简化、变形和符号化的手法。游猎图像背后所体现的狩猎活动的时间性,与历史故事的时间性有本质的不同:前者虽然也有一定的程序性,但这这种人为设定的程序在大多数狩猎中不一定被遵守,而历史故事则必需由情节推动。文献中记载的活动过程不仅包含着狩猎的程序,也包含着一套社会秩序,对活动程序的描写实际上是对社会秩序的强调。游猎图像通过对活动简化、程式化地表现,淡化了文献中强调的礼仪秩序规定,突出了游猎活动的娱乐和欲望满足特征。在墓葬相关的图像体系中,有部分不仅仅是一种理想生活的表达,而且作为表现死后理想生活的“外藏”观念而被呈现。通过图像与“七”体赋文的结构对比,本文进一步指出,这种观念的构成并不是完全随机与单一的,而是对应着游猎与宴乐、美食、宫室、车马等相对稳定的题材选项。换言之,图像呈现的这些题材,也呈现了一种汉代人的观念结构,正是在图式与精神的双重结构中,游猎题材画像才具有它完整的意义。
其他文献
通过多种多样的低、中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通过说、写、画、放、讲等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两个方面,就如何优化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进行了探讨
根据国内外发展现状,从呼气酒检标准和气样采集方法、影响酒检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各种酒检技术优缺点、防酒驾应用的若干实用措施等方面,对呼气酒检技术及其防醉驾应用做出综
农村学生识谱教学的困惑,需要更多的有志者多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新的音乐课改实施过程中,深入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手段,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因此,笔者就如何从小学到初中
<正>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传输高速化、商业竞争全球化、科技发展高新化的时代.为了适应这种竞争激烈的态势,世界各国企业都在研究和采取新的对策,特别是日本企业超前采取了十
目的防止垃圾污染环境和危害居民健康,为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垃圾处理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5月对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了问
本文从篇章语言学角度,探讨了科技德语构词在篇章组织方面的特殊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替换、主题引导和成份补充或交换是这种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替换是最基本、最主要的
围绕德国著名流亡文学杂志《汇集》所引发的风波及相关评论,显示出该领域研究存在着片面的主导思想和评论模式,即以是否公开声讨纳粹为评价标准,这种政治化倾向将一个错综复
本文主要就打造全能型教师队伍,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目的探讨自制个体化口腔支架在口腔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3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2例采用放疗用热塑膜自制的个体化口腔支架,对照组11例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31例,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和对照组(92例,利培酮治疗),共治疗4周,基线时、治疗后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