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宫颈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探讨营养干预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并于我科行放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营养干预组(30例),观察疗程中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放化疗中断率及完成周期、血液学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应用PG-SGA为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结果显示: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得分0-1分0例,2-3分3例,4-8分9例,≧9分18例;干预组患者0-1分0例,2-3分15例,4-8分12例,≧9分3例;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90%(27/30)、5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08,P<0.05)。放疗剂量达40Gy时,干预组在部分功能领域如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在部分症状领域如疲倦、恶心与呕吐、疼痛、失眠、食欲丧失、腹泻方面得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该组患者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7%(29/30)、83.3%(25/30),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96.7%(29/30)、76.7%(23/30),组间不同等级分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提示对照组严重程度更高;两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及程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放疗中断率分别为26.7%(8/30)、6.7%(2/30),化疗中断率分别为56.0%(14/25)、26.9%(7/26),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照组中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完成化疗平均周期数高于对照组(4.38±1.10,3.44±1.58)。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WBC、RBC、HB、PLT、ALB值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两组患者外周血RBC、HB、ALB、TP治疗前后差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下降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1.宫颈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放化疗可增加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加重营养不良程度;2.营养干预可以改善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宫颈癌患者放化疗期间行营养干预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放化疗中断率,增加化疗完成周期数,进而提高临床疗效;4.宫颈癌患者放化疗期间行营养干预可以降低放化疗导致的血液学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