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确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工作目标,服务型政府理论在各级税务机关得到大力推广应用,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纳税服务作为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重要载体,成为税收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国税收管理都奉行“管制型”或“监管型”的理念,对纳税人的服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基础薄弱。我国纳税服务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更多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对于纳税服务的认识有待深入。比如,纳税服务的定义,纳税服务的内容、方式,纳税服务在我国税收工作中的定位,纳税服务的工作机制,以及纳税服务与纳税人满意度和纳税遵从度的关系都在探索过程中。绵阳高新区国税局在推进纳税服务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但是距离广大纳税人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做好纳税服务的前提是了解纳税人,尊重纳税人,针对纳税人的合理需求,提供相应的纳税服务。作为经济主体的纳税人非常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渴求获得方便、快捷、经济的纳税服务,有效防范税收风险,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笔者作为基层国税机关工作人员,结合当地实际,从税收成本的视角入手,研究如何优化纳税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纳税服务的基本理论,包括服务型政府理论、纳税人需求理论、税收成本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认为,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为公民生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纳税人需求理论认为,纳税人需求是分层次,是由低到高的动态发展过程,区分纳税人需求,识别纳税人需求,可以为纳税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税收成本理论认为,税收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一项社会经济活动,纳税人和税务机关都要为此发生一定的支出和耗费,即税收成本。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有助于降低税收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其次,通过绵阳高新区纳税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由于对纳税服务的相关理论学习宣传还不够深入,在谋划和推进纳税服务工作时,相关的机制、制度并不完善,服务的方式手段落后,导致纳税服务存在服务经济发展有较大空间、服务平台不完善、缺乏品牌与特色、服务成本偏高、纳税人满意度不高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剖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受到服务理念有待深化、缺乏整体规划、相关投入不足、机制制度不完善、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缺乏有效配合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然后,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纳税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纳税服务要树立“服务产业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以纳税人需求为牵引,坚持成本导向,搞好政策服务,支持纳税人生产发展;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办税服务;加强部门协作,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开展社会化纳税服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纳税服务能力。本文运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试图揭示在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于税收成本理论的纳税服务供给与运行模式,为基层国税机关提供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收遵从度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