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当代散文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它本身的独特价值,仅着眼于常规的主旨、结构、语言修辞等,长此以往也就导致学生对现当代散文产生抵触情绪,学习兴趣不高。对于如何兼顾这两方面教学内容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问题,论文以互文性理论为指导,利用里法泰尔的阅读理论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何教方面论述其指导作用,帮助师生在课堂上构建阅读的空间,提高阅读效率。在教什么方面,利用互文本结合主旨、结构、语言修辞等要素丰富常规教学内容;在怎么教方面,根据师生的前经验和互文性标志找到适当的切入点为实际教学提供优化方法;在为何教方面,针对当下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现当代散文的质量和学习兴趣。基于此,论文第一部分对互文性理论和现当代散文教学进行建构,通过对基本内涵和实际教学需要的探索分析,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契合性。第二部分探索了互文性理论运用于六篇现当代散文的具体内容。利用互文性标志将互文本内容分为教材内的显性互文本和教材外的隐性互文本两个部分,具体提出了七类互文本内容,旨在全面挖掘教材中有利用价值的信息。第三部分针对所提出的互文本内容列举相应的策略和课例分析。围绕常规课堂中的整体感知和深入解读这两个中心环节,将这部分内容分为寻找互涉点、互文性细读、互文性助读和互文性对话四个方面。其中在寻找互涉点部分,由于文下注释和文学背景在实际教学中明显易寻且不可或缺,因此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在互文性细读部分,结合基于文本细读的互文本展开论述,主要根据文本本身的语言和段落结构提出方法帮助学生感知散文美感、行文方式和情感基调;在互文性助读中,借助情思暗合互文本来探索深层内涵,具体方法分为主题互文、意象互文和表现手法互文,探讨了如何运用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理解关键词句及体会复杂情感;在互文性对话方面例举在实践教学中的两个片段,意图通过作者-读者-文本之间的多主体对话理清文章结构。最后一部分运用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互文性理论运用于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后的效果。其中详细阐述了测评条件、内容和过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发现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分析引文、利用结构感知主旨并且提升学习兴趣,同时也发现该理论所倡导的多主体间的对话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力求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切实的参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