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栎树在中国的地理替代分布及其气候制约

来源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black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栎属(Quercus L.)按落叶习性可自然分为落叶类型和常绿类型,我国落叶栎类共有20个种和9个变种。落叶栎是栎属中较为进化的一个类群,源于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除新疆外,全国各省都有落叶栎的天然分布,一些亲缘关系密切的树种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理替代分布格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应用BIOCLIM模型模拟预测落叶栎类植物的潜在分布区,分析其目前的分布格局以及下一步的发展趋势;(2)分析造成落叶栎树地理替代分布格局的主导气候因子,探讨气候因子对不同落叶栎树种地理分布格局的制约作用。   本文以16个在中国具有成片天然分布区的落叶栎树种(包括变种)为研究对象,利用已核对的标本数据以及13个栅格化环境变量图层(分辨率为1km×1km),按照分类(全国广布型、南方广布型、南方狭域型和北方狭域型)和不分类(全部16种)两种处理方式,通过BIOCLIM模型模拟得出了它们的潜在核心分布区和潜在边缘分布区。在运行模型之前,除必选的海拔高程图层外,采用了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从30个候选的气候变量图层中筛选出对相应落叶栎树种的地理分布格局有较大影响的12个图层作为输入图层。然后,本文通过比较两种处理所得模拟结果的ROC(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曲线下方面积AUC(Area Under the Curve),同时结合文献分析来推测不同落叶栎树种地理分布格局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无人类活动干扰且种源传播不受阻碍的情况下,全国广布型和南方广布型落叶栎目前的分布格局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有向周边地区扩展的趋势;南方狭域型和北方狭域型落叶栎的分布格局则基本保持稳定,短期内发生扩散的可能很小。   论文中计算了每个落叶栎树种所在分布范围的气候指标(共11个),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以蒙古栎(Q.mongolica)、辽东栎(Q.wutaishanica)与槲栎(Q.aliena)、锐齿槲栎(Q.aliena var.acuteserrata)、北京槲栎(Q.aliena var.pekingensis)这两组地理替代系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气候因子对其地理替代分布格局的主导作用。结果表明,冬季的低温、较高的气温年较差和大陆度是蒙古栎向东北替代辽东栎的主要原因;槲栎向北被北京槲栎和锐齿槲栎替代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季高温和冬季高温对其分布的双重制约;除最暖月(7月)最高温外,北京槲栎的各项水热指标与另两种槲栎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对冬季低温和较大的年较差的适应可能是限制其向南分布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最后部分的内容是对不同类型落叶栎分布区的气候参数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季温度是制约落叶栎分布的最主要的气候因子;寒冷程度和冬季的低温则对其在大尺度范围的扩散有较大影响;另外,降水、年较差与大陆度对落叶栎的向北分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杜兴肌肉萎缩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致死性的X染色体连锁遗传的神经肌肉失调症,目前临床未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反义寡核苷酸介导的外显子跳读疗
植物可以利用光得到最优发展。早前研究表明光可影响ACC和生长素调节下胚轴伸长,但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ACS(ACC synthase,ACC合酶)可将S-腺苷甲硫氨酸催化为乙烯合成前体ACC。
脂氧合酶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含非血红素铁的双加氧酶,通过氧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生成氧脂素类物质。该物质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植物诸多生理过程。已有结果
摘要:为了适应《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强调了以教材为中心进行英语写作训练的重要性,并就课文缩写、仿写、改写等方法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旨在摸索出一条适合高中学生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英语教材; 缩写; 仿写; 改写  一、课堂综合训练打基础  1.连词造句 教学中,我经常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因为动词掌握得好坏,是学生
X器官-窦腺复合体(X organ-sinus gland system, XO-SG)是位于甲壳动物眼柄内视上神经节中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它合成和分泌甲壳动物高血糖素(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
钾是植物主要无机营养元素之一,在调控细胞膜电位、调节细胞渗透势以及促进光合作用和蛋白质合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缺钾可导致棉花早衰,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尽管棉花缺钾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目前人们对棉花应答缺钾胁迫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有哪些蛋白调控棉花缺钾胁迫也不清楚。本实验以陆地棉中S9612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棉花应答缺钾胁迫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根据缺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PSGMS)具有在长日高温下雄性不育,短日低温下可育的特点,是培育杂交稻的重要育种资源,也是研究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良好试材。本研究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半薄切片技术,观察了58S在长日和短日条件下花粉和花药壁的发育过程,比较了相同遗传背景下育性受光周期调控而表现出的不同细胞学特征;同时还比较了农垦58S和农垦58N在长日条件下,不同遗传背景造成育性差异的细胞学特点。通过TUN
通过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可以调节作物水分关系。在黄土高原地区,采用“以肥调水”,实行配方施肥或增施氮磷钾肥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和产量,取得了显著
湿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植物生物量是研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物质基础,为整个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基础和营养来源
棉花黄萎病是由黄萎病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世界各大棉区均有分布,我国的棉花黄萎病主要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大丽轮枝菌寄主广泛,且容易发生变异,致病力分化较明显,致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