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扶正清木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按纳入标准将6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扶正清木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按纳入标准将6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拉米夫定口服,10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清木汤,每日一剂口服,疗程均为24周。主要结局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侯积分,生化学、病毒学、HBeAg血清学应答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 结果:⑴临床证侯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⑵中医症候积分:治疗组各项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乏力、腹胀、口干口苦等证候较治疗前改善(P<O.05),但对胁痛、嗳气、大便稀溏改善不明显(P>O.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多项症状体征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P<O.05),其中对食纳、口干口苦的改善明显(P<O.01),对恶心呕吐的改善两组无差异(P>O.05)。⑶生化学应答:治疗后两组 ALT、AST值下降明显且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O.01)。组间比较第12周无差异(P>0.05),第24周有差异(P<0.05)。ALT、AST复常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1)。治疗前后A/G、TBIL下降值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意义(P>0.05)。⑷病毒学应答:治疗第12周,两组HBV-DNA转阴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24周,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70%,对照组为43.33%,两组比较有差异(P<O.05)。⑸HBeAg血清学应答:治疗结束后,e抗原转阴率治疗组为13.33%,对照组为6.67%,P>0.05,无统计学差异。⑹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均良好。 结论:应用治疗组方案能显著改善慢乙肝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肝功能复常率,抑制HBV-DNA复制,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总体效果优于对照组。证明扶正清木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有效安全。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写作素来是中国学生的弱项,对于大部分英语基础薄弱,又要通过英语级别考试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更是棘手。篇章背诵,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最行之有效的提高英语写作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母语负迁移,排除汉语对目标语的干扰,还可以强化语言输入,储备词汇、句型及固定表达。 关键词: 英语写作 篇章背诵 高职学生 如今,在一些英语等级考试中,英语写作占有重要比例。当前越来越多的就
摘 要: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的英语学困生(LEP students)基础薄弱,课堂时常保持沉默,学习自我效能感低,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心理障碍。本文针对这些常见问题,以人本主义教学观为依据,探索了构建英语学困生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分级教学模式 学困生 有效策略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柯克(S.Kirk)提出了“学习障碍”(Le
摘 要: 通过长期的课堂观察与调查分析,作者认为造成课堂学生沉默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传统的儒家文化和道德观念,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动机与学习习惯。针对以上原因,作者提出打破课堂沉默现象,首先要消除传统儒家文化的不利影响;其次要提高英语水平,增强其自我学习能力;最后要帮助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摘 要: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介绍了合作学习的五项要素及具体方法和具体教学实践中的组织策略,并指出了在大学英语中开展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几大问题。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
摘 要: 电影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直观表现手段,综合了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电影也是一种重要的英语教学手段,能把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播放英文电影能有效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英文电影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d,VD)是脑血管病后产生的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出血性及脑缺血缺氧损害引起的痴呆.目前现代医学对VD尚无较好的防治方法.然而许多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乃至全球迅速扩张,在这个过程中,与汉语长期接触,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变化,并介绍了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这些变化,如何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