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转折时期,晋国在春秋时代国力强盛,而其卿族群体作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政治历史现象,在晋国历史(乃至于春秋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以《左传》为中心,在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晋国历史和卿族群体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春秋晋国卿族群体及其人物形象进行全面而立体的分析研究,从而实现对春秋世族以及整个春秋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论述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概论春秋晋国卿族群体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自“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时的“灭公族”事件及其晚年的“骊姬之乱”造成了晋“无公族”的历史现实。晋文公时确立了“德”、“贤”、“功”的用人标准,而晋灵公之际的赵盾则趁灵公年幼之机,使卿大夫子弟以子承父职的形式进入卿族集团,从而出现了新世卿制的萌芽。晋悼公中后期在旧的世卿制彻底瓦解的基础上,形成卿族专权,其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卿族集团逐渐取代国君成为统治系统的中心,最后导致“三家分晋”。第二章简述春秋晋国主要卿族的兴灭及其家族世系。从主要卿大夫的兴灭和世系分析梳理入手,详细论述了以魏氏、韩氏、栾氏、郤氏、狐氏、祁氏、羊舌氏为代表的旧公族及以赵氏、范(士)氏、荀(中行、知)氏、胥氏、先氏等为代表的异姓卿族的家族世系兴衰史,并简单分析了晋国卿族势力此消彼长的深层内因,即晋国公族与公室关系的变异、旧公族与异姓卿族之间的矛盾、卿族彼此之间的权利斗争。第三章分析春秋晋国卿族群体的总体形象。由于春秋时期卿族成员与其家族共衰荣的这一密切关系,我们将晋国卿族大致分为“始立及中兴之臣”和“佞臣贼子”两大群体,并分别详细论述了前者的“士君子”风范及后者的自私贪利、恃宠娇纵和欺君凌主等终致亡家灭族的恶行,在对比分析中更好的把握这一群体的总体特征。第四章是对春秋晋国卿族群体中典型人物的专论。主要选取以狐偃、先轸、叔向、赵盾等为代表的对晋国历史(乃至于对春秋政治社会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典型历史人物,在详细了解其人在历史典籍中(尤其是《左传》)生平事迹的基础上,对其主要行事和性格特征进行专门集中的分析评述,以期对晋国卿族群体形成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