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硅贝氏体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ingha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薄膜两相组成的高硅无碳化物贝氏体可以实现高强度与高塑性的有机结合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人们在追求其极端性能的同时也发现了其工业化化的难操作性。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从更加容易工业化的低中碳钢入手展开高硅贝氏体的成分设计、工艺设计和强韧化机理研究。文中设计了C-Si-Mn系和C-Si-Mn-Cr系两个系列5种高硅贝氏体钢。通过观察实验钢等温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测试力学性能,分析讨论实验钢含碳量以及Si-Mn合金化与Si-Mn-Cr合金化对组织转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各种成分实验钢的组织—性能对应关系,等温温度对组织和性能演变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两个成分系列的高硅钢奥氏体化以后在330-270℃进行等温淬火,均得到平行的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富碳的残余奥氏体薄膜组成的准贝氏体组织。随着转变温度的降低,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减少,贝氏体铁素体中的碳过饱和度增加。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会转变为马氏体组织。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降低,钢的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都会升高;同时延伸率会有所降低。两种低碳钢(含0.2%C)的冲击韧性随温度降低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其余三种中碳钢的实验钢的冲击韧性随温度降低而增大。2.随着钢中碳含量的降低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减少,但是在270℃等温淬火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差异不明显。钢中含碳量的变化对残余奥氏体的含碳量变化影响不大。贝氏体铁素体的碳过饱和度则随着钢中含碳量的降低而降低。在相同的温度等温淬火后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着钢中原始含碳量的减少而降低;延伸率和冲击韧性都是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减小而增加的。3.以0.8%Cr代替1.0%Mn对奥氏体的含碳量影响不大。在0.4%C钢中以Cr代Mn减少了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增加了贝氏体铁素体的碳过饱和度;提高了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在330℃等温淬火时提高延伸率,在270℃等温淬火时降低了延伸率。在0.2%C钢中以以Cr代Mn提高了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减小了贝氏体铁素体的碳过饱和度;降低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降低延伸率。在两种含碳量的钢中以Cr代Mn在各个温度等温淬火都提高了钢的冲击韧性。4.高硅贝氏体钢的强韧化机理:铁素体中碳含量过饱和是其具有高强度的原因,并使之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同时也是导致延伸率及冲击韧性降低的因素;随着温度的降低组织细化是导致冲击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并且抵消了铁素体中碳过(?)和度和位错密度提高提高及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残余奥氏体薄肪的存在是该钢种具有低屈服强度、高延伸率、高冲击韧性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在冷轧板带的生产过程中,卷取张力的稳定性不仅对轧制工艺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将对板型、尺寸精度以及产品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冷轧硅钢生产线为背景,对卷取张力
信息过载与信息匮乏两个看似矛盾的状态似乎是大数据时代传播的一个悖论。随着信息过载、信息不对称与不均衡、信息"孤岛"和信息茧房、社群传播等不同传播现状的出现与盛行,
激光切割技术是激光加工中最重要的一项应用技术之一,在激光加工行业中应用最早、使用最广泛,具有高速、高柔性、高精度等特点。但是,激光切割技术应用的投入成本也很高,既包括前
采用钨极氩弧复合搅拌摩擦焊至后期增加电热夹具(预热垫板)优化的钨极氩弧复合搅拌摩擦焊工艺,以Si3N4陶瓷制作搅拌头对Q235低碳钢进行了焊接试验,研究复合热源对提高焊接速
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正迅速发展,新闻讯息传播渠道日益网络化、平台化,新闻从业人员更加多元化。然而,在发展变革的过程中,违反新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的,应该认定为工伤。但在具体工伤认定案件中,因为《条例》对“工作场所”的含义没有做出具体的解释,所以执法人员、劳
目的探讨城市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社区实行新型妇幼保健模式,统计两年内妇幼保健工作指标的结果后,与实行新型妇幼保健模式前的妇幼保健模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运行平台的商事交易活动。受其所依托的互联网的影响,电子商务具有全球性、无界性等诸多特征。由于电子商务的这些特性,国际私法传统的管辖权规则在实践
对于英语课文的教学,如果只限于文字理解,只能称作"初步阅读".若在此基础上,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写作风格、主题思想等进行分析、讨论,则上升为"深层阅读".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多态性对异维A酸人体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21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40 mg异维A酸胶丸,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