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质堂夫子全稿》整理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ex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申廷銮是一位清代前期的陕西籍诗人,由其传世作品可推断其生活年代主要在康熙至雍正年间。现今有两种诗集传世,一为抄本《申质堂夫子全稿》,一为刻本《申质堂先生诗集》,经考证可知,后者为前者的“精选本”。史籍及古代诗歌研究领域中关于申廷銮其人其作文献资料缺失,而且迄今为止尚无一篇专题性研究论文。有鉴于此,本文即以申廷銮《申质堂夫子全稿》为选题、以申廷銮生平及诗歌艺术价值为基本考查点进行考论,以求抛砖引玉尝试恢复其人其诗的真实面貌,期待能够获得学界关注的目光。遍查传世的清代史籍,其中均无有关申廷銮的生卒年及生平资料记载,目前所能找到的有关文献,仅仅可知:申廷銮字幼舆,生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卒年不详。世代居住三原县(今陕西三原)城南的申家堡。康熙年间为贡生,即得升入国子监肄业资格的秀才,以岁贡生即资深秀才的身份做过几年的白水县(今陕西白水)教官。曾在王治父子家中坐馆即做“家庭教师”二十馀年,为王治的父亲王佩钟授课。一生虽穷困潦倒,却好学不辍。《全稿》为抄本,以诗体为序分编,原书分装四册,每册封面偏左的题签上标有卷次,分别为“卷一”、“卷二”、“卷三”、“卷四”,收录古、今体诗共计307题,472首。涉及古代诗歌创作的体裁、题材,在申廷銮该诗集中几乎都有体现。绝句短小精悍,言有尽而意无穷;律诗则诗情满溢、对仗工整、文从字顺;申廷銮对篇幅较长、便于抒情叙事的五、七言古今诗体尤其钟爱,铺叙翔实,注重修辞用典。善用组诗和题序,语言自然质朴,清新而不加藻饰。然而申廷銮一生贫困平淡,这也导致了其诗歌所见多是家庭生活琐碎之事,所感多是寻常百姓对日常生活的牢骚,因而境界不大,格调不高;对同一对象、同一情感反复歌咏,而导致诗歌题材多有重复;善用诗歌技巧,却又有滥用甚至过分追求诗歌形式之嫌。总体看来,申廷銮诗歌创作的数量并不算多,质量亦未臻于大家境界,但也有值得关注的地方。通过考论整理出一个新校本《申质堂夫子全稿》,对于陕西籍作家作品研究,具有不小的文献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本文由上、下两篇构成。其中,上篇分为五大部分,绪论所写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意义和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申廷銮其人其作为上篇第二部分,主要考证申廷銮的生卒年、生平事迹及《申质堂夫子全稿》、《申质堂先生诗集》的版本情况。第三章所写为第三部分,主要先按申质堂诗歌的内容题材进行分类,然后对每类诗的思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第四章所写为第四部分,主要分析申廷銮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征。第五章结语为第五部分,主要对申廷銮和《全稿》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作不足之处。下篇则是《申质堂夫子全稿》整理点校本,另将《诗集》序文及《全稿》中夹带的纸签上的四首诗作为附录缀于文后,以供学者参考。
其他文献
黄克缵是明代后期的一代名宦,民间称其为“黄五部”。身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的同时,他也是明代文坛上一位较为出色的作家。黄克缵作为福建地方作家中有专集留存于世的作家之一
创业意识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诱因,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不仅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可能,也为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较好的资源和支持路径。文章基于现代学徒
传统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单一、方法呆板,英语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要扭转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打造更具生动性与互动性的活力课堂。笔者认为在
<正>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建校之初,我们便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立足点,把以"学"为中心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努力建
金工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实训课,是学生进入社会前为数不多的提高实践能力的课程,但是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着安全生产的问题。许多学校为了实习安全把金工实习变成了体验课。此文对
贺希格巴图是近代蒙古族著名诗人,“独贵龙”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贺希格巴图出生在乌审旗沙尔利格苏木,父亲是哈达斤氏族的一名普通牧民。贺希格巴图为家中次子。贺希格巴图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