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乙型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世界性传染大病,在全球范围威胁着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的健康和生命。其中,约有2.4亿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更高的可能性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尽管,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和推广对病毒感染的预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依然无法阻止慢性化的病毒在病毒携带者体内持续性的存在和增殖。人类仍然需要乙型肝炎治疗性药物的研发来挽救众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和幸福。干扰素作为一种极其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世界性传染大病,在全球范围威胁着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的健康和生命。其中,约有2.4亿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更高的可能性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尽管,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和推广对病毒感染的预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依然无法阻止慢性化的病毒在病毒携带者体内持续性的存在和增殖。人类仍然需要乙型肝炎治疗性药物的研发来挽救众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和幸福。干扰素作为一种极其有效的乙肝病毒治疗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然而,产生耐药性和严重的副作用使干扰素类药物的使用受到了极大地限制。众所周知,干扰素蛋白本身对于病毒并没有直接作用,而是通过诱导表达的数以百计的干扰素诱导表达蛋白(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ISG)中存在一些对病毒具有抗性的蛋白。据此,对这些ISG蛋白进行抗病毒筛选,研究其中具有抗HBV功能的效应蛋白的具体抗病毒机制,是作为乙肝病毒靶向治疗药物开发的一条可能的途径。本文通过建立乙肝病毒敏感的体外感染细胞模型,对有数据库中的ISG进行筛选,获得了一系列抗HBV效应ISG蛋白。其中,SAM结构域包含蛋白SAMD4A及其同源蛋白SAMD4B的过表达展现了对HBV病毒抗原、DNA、RNA等多个层次全面的限制作用,而缺失了 SAMD4A蛋白表达的肝细胞则表现出更强的病毒增殖敏感性。在对分子机制的研究中,我们发现SAMD4A能够直接与病毒RNA发生相互作用,这一过程依赖于蛋白SAM结构域及其位于病毒RNA上的SRE识别位点。随后,SAMD4A能够通过和蛋白eIF4E和CNOT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募集RNA翻译抑制复合体和降解复合体对病毒RNA的翻译和稳定性进行限制。此外,我们在SAMD4A蛋白C端发现了一个从未被报道过的保守氨基酸序列,是除SAM结构域外对蛋白行使抗HBV功能所不可或缺的。而在小鼠模型上,我们也证明了 SAMD4A表达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乙肝病毒在小鼠肝脏细胞中的增殖能力。本论文发现了一个新的抗乙肝病毒ISG蛋白SAMD4A能够在病毒转录后翻译水平对病毒的增殖进行抑制。这是SAMD4A抗病毒功能的第一次发现,加深了人们对于SAMD4A蛋白的认识,也为临床上寻找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性新药提供了可能的药物靶点。
其他文献
组蛋白去甲基酶JMJD2D可特异性去甲基化H3K9me2/3,促进基因表达。而且JMJD2D在诸多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JMJD2D在结肠炎和结直肠癌(CRC)进展中的功能研究还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期间,肠上皮细胞中的JMJD2D和TNFα的表达都显著增加,同时伴随着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JMJD2D
背景及目的作为人体一个重要且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肾上腺由两种不同胚胎来源的组织组成:中胚层衍生的、产生皮质类固醇的肾上腺皮质和外胚层衍生的,产生儿茶酚胺的肾上腺髓质。成人的肾上腺皮层由三个在组织学和功能上不同的结构组成:最外层的球状带(zona glomerulosa z G),中间的束状带(zona fasciculata z F)和内层的网状带(zona reticularis z R)。肾上腺
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具有无需额外偏置电路、无需目标物体移动、宽光谱响应、可室温工作、功耗低以及良好的性价比等一系列独特优点。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借助于常规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工艺与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技术,热电堆芯片被极大地优化,打开了批量
2013年,Kobayashi小组从海绵Amphimedon sp.(SS-1231)中分离得到一种全新骨架的manzamine类生物碱zamamiphidin A,其具有良好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MIC=32μg/m L)。该生物碱结构复杂独特,具备七环笼状骨架结构,其中FG环为11元不饱和大环;其五环(ABCDE环)核心骨架具有C1、C8a、C4a、C4、C10、C9和C3七个连续手性中心,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电网升级的持续推进,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同城市各功能区块间的融合程度逐渐提升、空间距离逐渐接近,原本未突显的变电站噪声问题逐步受到关注。因而变电站内变压器噪声抑制方法的研究对改善变电站周边声环境质量、提升电网运行单位服务水平具有积极的助力作用。论文以吸收变电站内变压器噪声、提高变电站及周边声环境质量为目的,完成了变压器空间声辐射特性分析、基础静音单元确立及分析、变电站内变压
MEN1基因是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症的相关基因,有研究报道MEN1基因在肺组织中发挥着抑癌基因的功能。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MEN1基因发生高频率突变,但是关于MEN1基因调控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试图阐明MEN1基因在调控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本研究通过检测人类肺癌样本发现,在人类肺癌中存在menin低表达的肿瘤群体,同时menin的降低与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转移酶(Setdb1)在组蛋白的甲基化以及基因沉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Setbd1在H3K9位点引发的异常的组蛋白甲基化能够沉默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从而有助于癌症发生。但Setdb1在细胞死亡决定中的功能研究较少。除了已知的Setdb1影响胚胎发育以及神经分化等作用外,本研究发现Setdb1在小肠,心脏等组织器官中对细胞死亡调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免疫性肠炎(IBD)病人中S
虽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s)和其催化的蛋白甲基化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已被众所周知,但是它们在癌症中,尤其是在雌激素受体(ERα)阳性的乳腺癌中的功能以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并不完全。鉴于PRMT4(共激活子相关的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ARM1)在ERα阳性乳腺癌中的高表达和其与不良预后的高度相关性,我们对它进行了重点研究。我们在有雌激素存在的ERα阳性乳腺癌中,利用ChIP-seq和RNA-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并经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疟原虫是单细胞真核原生生物,生活史包括两个宿主:哺乳动物与雌性按蚊。疟原虫在两个宿主体内交替寄生完成其生活史。疟原虫在哺乳动物宿主红细胞内进行无性增殖,一部分红细胞期疟原虫通过有性转化形成雌雄配子体,哺乳动物宿主一旦被按蚊吸血,血液中的雌雄配子体从37℃的恒温体温环境进入到按蚊中肠22℃的消化道环境,迅速感受按蚊消化道低温与中肠化合物黄尿酸(XA)
作为电能的一种全新的传输方式,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得到极大的关注和发展。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技术已经在手机、扫地机器人等低功率应用领域实现商业化,但在诸如电动汽车供电等大功率应用上还有很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提出了一种电感独立能量注入、自由谐振(Independent Inductive Energy Injection and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