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指一直被看作是“大脑之窗”,是日常语言信息传递和交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篇连贯的一种重要手段,涉及到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语言描写层面上的多维限制。在各种语言理论中回指问题都是关键问题。回指研究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因为它不仅是一个透视许多语言理论的窗口,更在于它不同寻常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为满足交际活动的需要,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形成一套复杂而完备的回指语系统,汉语和英语也不例外。作为指称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指现象是当代语言学,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往的回指研究中基于语篇的汉英回指对比研究尚不多见。目前还没有人对英汉语篇回指使用分布、回指释义确认做过系统的实证性的对比研究。有鉴于此,本文系统性、多维度、深层次地研究了汉英叙事语篇回指。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有两项;(一)为回指的使用和识别确认提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汉英两种语言在回指使用上所具有的不同分布、特性和规律;进一步应用该框架解析英语和汉语语篇中的回指;建立一种明细的表征手段和形式化操作模式,使语言研究在微观层面的分析更为精细化,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二)探讨回指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语言描写层面基础理论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语篇的回指选择、回指解析思路;建立能够把形式、功能和认知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路径。第一个问题回指的应用研究为课题的研究主线,第二个问题基础理论的研究则始终贯穿和蕴涵于前者。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关涉普遍语言问题和普遍语言理论问题的研究。本文以回指释义、回指选择、回指解析等相关经典问题为主线展开;运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语料分析为基础对英汉叙事语篇回指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了汉英两种语言在回指使用上所具有的不同分布、特性和规律;分析了汉英回指分布、回指解析的共性和个性。对汉英回指选择的重要方面进行了对比;揭示了汉英回指现象背后隐藏的语言类型的重要作用;加深了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对汉英语篇回指系统、深入、多视角研究,丰富了汉英回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案例。经过深入细致的论证和分析,参照向心理论、深层认知心理机制等相关理论和观点,首次建立了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回指分析框架——“主题—谓语动词语义规则”,对回指解析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以“主题—谓语动词语义规则”回指解析模式弥补了以往回指解析研究方面的弱势,具有普遍的解释力。结果表明:本文推导出的语篇回指分析框架是可行的、有效的,本文的语篇回指分析框架和规则能用来识别、确认和解释语篇回指。这种模式不仅对回指的现状做出解释,而且对回指将要发生的连续或转移状态做出动态预测,并论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解决了当前回指解析研究对语篇回指不能完全解析的问题。全文共七章。第一章,研究引论。对以往的回指研究进行了富有批判性的综述,对具有代表性的回指理论流派如生成语法的约束理论、新格莱斯主义进行述评,总体上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理论背景、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以及研究思路等。第二章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描述,阐述和分析了回指的基本概念、回指特征和回指分类以及零形回指与省略等零形式的关系。第三章至第六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结合句法、语义和语用理论,从回指的句法语义、层次分析、认知思维与语篇理解等不同角度探析回指的释义问题,明确回指的释义和制约机制,为解释语篇中大量的回指现象提供有力的基本依据。深化对回指现象的认识,进一步探求和揭示回指的使用规律,为回指及零形回指解析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以语料分析为基础对英汉叙事语篇回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语料为支撑分别对英汉语中的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进行考察和具体对比分析。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找出英汉回指的共性和个性并且做出合理解释。第五章分析了向心理论解析模式对英语语篇回指的解释力,从语篇回指的微观层面探索语言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信息结构、认知机制、语用机制、语境因素及社会文化规约等)如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完成言语交际行为。第六章参照向心理论、深层认知心理机制等相关理论和观点,首次建立了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回指分析框架。针对向心理论的局限,对向心理论引入两点修正,重点剖析“主题规则”和“谓语动词的语义指向规则”对回指确认的影响,从而建立回指解析的规则。为验证修正后的回指解析模式在自然语篇中的表现,选用真实自然的语料对“主题规则”和“谓语动词的语义指向规则”模式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推导出的语篇回指分析框架是可行的、有效的。第七章,结语。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价值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本研究用语料数据展示了英汉语篇回指的共性和个性,建立了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回指分析框架——“主题—谓语动词语义规则”,对回指解析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发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英汉语篇结构,也可以应用到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对比与翻译等研究领域。本研究可以为语言现象的解释提供新颖观察视角;为不同语言理论的比较与发展提供基础研究素材;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语言结构对比思路;为语言信息处理提供理论支持;属于前沿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