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厚板层流冷却过程温度场模型与实验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ingzh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流冷却模型是进行热轧控冷的核心和关键。层流冷却控冷的目的是细化晶粒从而改善性能,而提高控冷效果的前提是建立精确的温度场模型;换热系数作为模型边界条件的关键参数,其准确性是保证模型精度的基础。本文在建立温度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测温的方法对换热系数进行求解,得出换热系数公式,应用于层流冷却模型中,并验证模型精度。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建立中厚板过程模型。针对上下表面的冷却差异,提出基于整体厚度方向上的传热模型,根据空冷和水冷条件下不同的边界条件,采用不同换热系数模型,结合初始条件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最终矩阵,按照时间顺序完成对厚度方向的温度场模拟。  (2)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换热系数求解。换热系数是影响温度场模型准确性的关键。通过数值实验测试,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精度和稳定性上均优于共轭梯度法和GA算法。因此,本文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换热系数模型中各参数进行辨识。  (3)设计并进行温度测试实验。包括实验平台的搭建,通过COMSOL软件仿真模拟温度场分布确定测温孔径和深度,与原温度场误差≤0.1%,并进行初步实验。根据初次实验存在的问题改进钢坯加工试样,增加保温挡水措施,改变实验条件采集不同工况下的测温点数据,并对热电偶及采集系统进行误差校准,最大误差为1.1℃。  (4)温度场模型准确性验证及参数优化。针对轧后控冷过程的空冷-水冷-返红三个阶段分别求解上下表面换热系数模型,代入温度场模型比较测点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空冷偏差≤2.4℃,水冷偏差≤7.7℃,返红偏差≤8.5℃,均优于基于经验公式得到的误差数据,根据静态温度场计算结果模拟钢坯动态五次通过的温降过程,分析辊速对钢坯温度场的影响。  将上述温度场模型及反算得到的换热系数结合实验进行计算分析,91.7%以上测试点误差在8.0℃之内,取得较好精度效果,模型有效。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海上运输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船舶的智能化、专业化和大型化已逐步成为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领域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船舶系统设计、船员培训及科学研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凝汽器优化运行是目前火电机组经济性研究热点之一,而获得准确的循环水流量是优化运行的关键,论文研究火电机组循环水流量测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均速管流量检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检测元件的确定与管道内流速分布相关,论文首先根据流体动量交换的理论,对封闭管道内流体微元进行受力分析,提出忽略紧贴管壁处的流体速度,采用两段式速度分布公式描述管内充分发展的紊流速度分布。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求取平均速度点和切比雪夫
工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工业文明,但同时恶化了地球的环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经济和环保的重要性。发展更有利环境的技术成为当下社会的共识,这些技术包括开发新能源、改造旧设
根据船舶运输机械设备维修现状,本论文分析了船舶机械设备维修和检验在国内外发展情况及前景,提出了船舶设备维修及检验领域应开展视情维修的方法,而视情维修的方法其实质就是采
分布式捷联姿态基准及变形测量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捷联式姿态导航系统,它针对分立的捷联局部基准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分布式技术、光纤光栅传感测量技术和数据
近年来船舶的结构和构件因疲劳问题引起的失效越来越突出,而铝合金船舶由于其材质抗疲劳的能力比钢材要弱,且铝合金船多为高速船舶,高速船舶结构承受的波浪载荷的交变作用往
载流管道系统在电力、石油、石化工业的各类工业装置,舰船、飞行器以及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管系中存在液体的压力脉动和管壁的结构振动,造成振动噪声环境污染,严重时导致管系或机器损坏。在载流管道中存在多种振动波,且相互间会发生藕合,振动机理非常复杂。所以揭示载流管道的振动特性,了解液体压力脉动和管壁振动在管系中产生和传播的机理,以保证运行可靠性和在设计阶段预测管道中的振动—声功率流,达到控制管道振动的目的
该论文全面论述了AVR单片机(AT90S8515)应用系统及其在工业实时智能测试系统的应用.该文分以下部分介绍:第一部分为概述,简要介绍开发此单片机应用系统及测试系统的意义,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