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邮差总按两次铃》及其两个电影版本的分析——文化消费视角下的小说和电影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文学小说成为商品为大众消费,被大众接受的时候,小说就必然以多种表现形式来体现它的商业价值。而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恰好能够最大化实现其商业目的,于是小说到电影的改编也成为二十世纪以来文学的一个最普遍的现象。  电影语言和小说语言虽有自身各自的特点,但是在消费时代,小说和电影的创作宗旨都是为了获得大众的亲睐,同时创造经济效益。就是基于这一相同宗旨,以《邮差总按两次铃》及其在美国上映的两个版本的电影改编为例,对不同的表达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该小说与电影之间演变的分析,探讨小说如何使自身成为畅销的商品及电影为何偏爱改编畅销小说,以及电影在不同时代的消费语境下如何用同一个故事吸引不同时代的观众,从而引起人们对消费时代中小说与电影都试图抓住并迎合受众的喜好,而对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和电影中的艺术价值的重视度降低的反思。  因此,文中首先通过文本细读法对小说的可读性进行分析,探讨电影为何偏爱小说《邮差总按两次铃》。随后,对该小说本身和两个电影版本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接下来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电影《邮差总按两次铃》和二十世纪80年代的同名电影从消费的角度进行对比。最后,对在文化消费社会中小说与电影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创客是“双创”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的先进群体,对促进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起推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创客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手
严歌苓是当下华语文坛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自1978年开始创作以来,她创作了多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本论文以严歌苓小说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方面
晚清华工小说主要是指以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内地中国人为寻求生计而远离故土,在出洋途中或异国他乡遭遇悲惨命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小说作品。本文以“赴美华工”为主要论述对
《孝经》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伦理学着作,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众多学者都对它倾注了心血,《孝经》的研究着作数量可观、种类繁多。《孝经》研究在宋代出现新的转向,形成了许多与唐
我校(院)是延边州综合性的干部培训基地。学校位于延边州首府延吉市,现有建筑面积1万2千多平方米,配有可容纳400人报告厅、100-200人多媒体教室,还有综合阅览室、研讨室、各
张炜是一个极富创造力和思想性的作家,他始终坚守着“人文精神”这块高地,致力于用小说来表达他对理想社会和人生意义的追寻,不断创作出高质量的“思想之书”,坚定维护着作家的本
人在生活中,除去休息时间,无时无刻不在传播并接受着信息,其中包括知识、讯息和提示。在如今这样一个消费社会,大众文化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或话题):大众文化是什么?它与大众以
时间、地点:1977年8月12至18日北京出席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党员历史意义: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修改党章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 Time and place: August 12 to 18,
行动导向教学是基于行动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活动,是以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职业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是一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