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寻找”——论张炜《你在高原》中的文学世界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炜是一个极富创造力和思想性的作家,他始终坚守着“人文精神”这块高地,致力于用小说来表达他对理想社会和人生意义的追寻,不断创作出高质量的“思想之书”,坚定维护着作家的本真自我与人类的情感联结。他习惯于在小说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追求,用文学想象鞭挞丑陋的社会现实,探究历史规律及人类的终极命运。在不断坚持自我理想的同时,张炜也创造了一个充满思想性的文学世界,而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就是张炜文学世界的集中展现,也代表着他向理想精神“彼岸”的再一次出发。  《你在高原》的写作历时22年,总字数超过四百五十万字,是张炜多年来思想和艺术积淀的大的爆发。全书共分为十部,内容上囊括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整个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思想上表达了张炜对于整个人类世界的反思与探索。《你在高原》的描写范围涉及到整个胶东半岛,时间上横跨古今,描写对象也是芸芸众生,这就构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文学世界。  张炜在对历史、现实和民间世界批判的过程中,指摘出阻碍人性发展的一切,这就构成了《你在高原》的第一极世界——物质世界。与之对应,张炜对美好“彼岸”的想像性“追求”,又构成了《你在高原》的第二极世界——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构成了《你在高原》中文学世界的主体,二者既相互联结,又呈现着一种难以跨越和克服的悖论关系。张炜立足于“追求”的“批判”不可能停止,其立足于“批判”的“追求”也没有尽头,张炜的文学世界必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扩张。所以,从“批判”和“追求”的角度来梳理《你在高原》中的文学世界构成,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立足于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具体分析诗集《恶之花》中的“自然”和“丑恶”主题意象,探究诗中蕴含的美的概念和诗人的情感取向。同时,拓宽研究维度,结合诗
初中的信息课堂教学一般分为在机房上和在教室上两种,按照教学要求,理论上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是应该在机房完成的,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在教室里完成我们的教学工
现有小波基 ,如 Symmlet小波、Meyer小波等在应用时 ,普遍存在边界效应 ,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增加数据采集窗的宽度 ,即增加分析信号的数据量 ,才能加以消除。文中根据 Donoho提
  本论文以李清照的经典化(明中期至清前期)为研究对象,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文学背景,探讨李清照经典化问题。明中期至清前期是李清照经典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
隆冬随笔  試赋隆冬一首诗,凌花齐放正逢时。  梅开庭院香天外,冰飾林园挺玉枝。  立雪儒生人咏赞,牧羊使节我怀思。  行吟莫道桑榆晚,失去良辰悔却迟。
创客是“双创”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的先进群体,对促进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起推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创客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手
严歌苓是当下华语文坛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自1978年开始创作以来,她创作了多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本论文以严歌苓小说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方面
晚清华工小说主要是指以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内地中国人为寻求生计而远离故土,在出洋途中或异国他乡遭遇悲惨命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小说作品。本文以“赴美华工”为主要论述对
《孝经》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伦理学着作,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众多学者都对它倾注了心血,《孝经》的研究着作数量可观、种类繁多。《孝经》研究在宋代出现新的转向,形成了许多与唐
我校(院)是延边州综合性的干部培训基地。学校位于延边州首府延吉市,现有建筑面积1万2千多平方米,配有可容纳400人报告厅、100-200人多媒体教室,还有综合阅览室、研讨室、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