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休克蛋白27调控CBP进而抑制炎症过度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是机体应对外来损害性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适度的炎症是对机体有益的,但是,当机体调节能力失调会造成免疫炎症反应失控和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脓毒症的发生。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是小热休克蛋白家族的成员,可抵抗炎症、保护组织和细胞免受炎症反应的损伤。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是与脓毒症以及其它危重炎症性疾病死亡密切相关的晚期促炎细胞因子,如何有效控制HMGB1的出核及胞外释放,特别是有效削弱HMGB1引起的炎症因子的大量产生所形成的炎症瀑布是控制死亡率的重点。CREB结合蛋白(CREB binding protein,CBP)是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和乙酰化转移酶,其参与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病已有报道,但对于涉及CBP在过度炎症中是怎样被调控的以及在脓毒症等致死性炎症性疾病发病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并不系统和完整。在本论文中,我们阐明了Hsp27可通过调控CBP的乙酰化转移酶活性和泛素化降解而抑制HMGB1释放的分子机制,以及CBP溴区结构域抑制剂能够抑制脓毒症的致死性关键细胞因子HMGB1的释放且削弱HMGB1诱导的促炎反应。首先,我们探究了Hsp27通过调控CBP的乙酰化转移酶活性以及其泛素化降解从而发挥抑制HMGB1释放的作用。以往研究表明,细胞受到LPS等刺激后,核内HMGB1的赖氨酸残基被CBP高度乙酰化,使其由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而脓毒症发生时血液中的HMGB1主要是通过主动分泌释放的,且HMGB1主动释放中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的过程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首先,我们研究了Hsp27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中HMGB1核质易位的影响。我们发现磷酸化Hsp27可降低LPS诱导的HMGB1乙酰化、出核以及胞外释放。随后研究进一步表明,在未经刺激的THP-1细胞中,细胞质中非磷酸化状态的Hsp27增强了CBP泛素化降解,这表明Hsp27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可维持CBP在细胞质中的低水平。当LPS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后Hsp27可以被磷酸化修饰,而Hsp27在Ser15/78位发生磷酸化修饰进一步促进了其自身的入核。且LPS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后也增加了胞质中和细胞核中CBP蛋白水平。磷酸化入核的Hsp27与核内CBP相互作用并抑制CBP乙酰转移酶活性和随后的CBP依赖性HMGB1乙酰化修饰,如果阻止LPS刺激后Hsp27的磷酸化修饰将导致Hsp27不能顺利入核并与核内CBP相互作用,进而致使HMGB1乙酰化修饰增加及出核及胞外释放升高。其次,在体内与体外实验中探讨CBP溴区结构域强效抑制剂SGC-CBP30对HMGB1介导的过度炎症反应的阻断作用。在脓毒症小鼠模型中发现,于LPS与CLP造模后8小时给予SGC-CBP30治疗仍可以显著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改善组织损伤以及降低脓毒症模型血液循环中HMGB1的水平与由HMGB1诱导的TNF-α的二次释放。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与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MPM中的数据显示,SGC-CBP30能够抑制LPS诱导的HMGB1的表达与主动释放。此外,CBP溴区结构域抑制剂可明显削弱rh HMGB1诱导的单核细胞促炎因子的释放,其具体作用机制与SGC-CBP30通过触发PP2A的再激活和维持MKP-1蛋白水平的稳定有关,因此,CBP溴区结构域抑制剂可以通过影响PP2A和MKP-1的酶活以抑制rh HMGB1诱导的MAPKs和NF-κB信号通路活化。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细胞质中非磷酸化状态的Hsp27可增强泛素化介导的CBP降解,而细胞核中磷酸化状态的Hsp27抑制CBP乙酰化转移酶活性。通过对CBP的调控,Hsp27可发挥维持细胞稳态并抑制过度炎症反应的作用。同时,揭示了CBP溴区结构域强效抑制剂SGC-CBP30对脓毒症小鼠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脓毒症时HMGB1的表达与释放水平,且通过影响PP2A活性与MKP-1的蛋白水平和酶活性以抑制HMGB1的促炎效应。这为CBP作为脓毒症治疗新靶点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探讨了一种在晚期炎症因子释放后仍然能够有效控制脓毒症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抗脓毒症药物的创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自万维网技术诞生以来,互联网已逐渐渗透进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作为对这一深刻社会变迁的理解与回应,一个被称为“网络社会”的概念逐渐发展起来。在互联网社会(Internet Society)发展的诸多面向中,公众参与和公共生活的变迁趋势,是一个备受社会科学诸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共同关心的议题。随着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和治理理论的兴起,公众参与作为一种释放社会
花腰傣(1)是聚居在哀牢山腹地的傣族的一个支系,在宗教信仰方面不信仰南传佛教,而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宗教是其显著的文化特色之一。“祭竜”是花腰傣最隆重的民族宗教仪式,仪式借助于村寨主义为指向,以祈福消灾为功能预设,以竜神后代人人平等为号角,每年一度在新平地区的花腰傣村寨上演。通过对于仪式的考察我们可以观察到村寨内部之间以及与外部之间形形色色的多重边界,这些边界在“非常”的宗教生活中得以表
学位
学位
学位
当代美国亚裔都市叙事指创作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以全球化时代的美国都市为主要背景,由美国亚裔作家书写亚裔等都市边缘群体如何逾越乃至颠覆美国都市中既定的非正义空间,重构都市正义空间,进而重绘其在都市空间方位的小说文本。美国亚裔都市叙事在主题上重访了美国亚裔文学中关于主体建构、历史书写、族裔语言、离散文化、性别平等、公民权利等重大议题,再现了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当代种族、性别乃至经典开放等政治纷
非遗旅游开发在近年来国内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对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通过对近15年来国内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文献的梳理,借助文献信息分析法,从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关系分析、各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非遗旅游开发、以及如何协调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三方面对国内非遗旅游开发研究进行归纳。结合现有的研究基础,指出需要加强对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机制以及不同区域非遗旅游的游客感知等
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l,ECM)真菌是土壤中一类特殊的活体营养型真菌,能与木本植物细根形成菌根共生体,并促进宿主植物对水分与矿质营养的吸收。ECM真菌与植物的互惠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土壤矿物风化、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碳素向地下的迁移与积累。尽管已有研究报道ECM真菌能通过生物机械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促进矿物的风化,但是ECM真菌风化矿物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特别是对于某些弱风
研究背景视前区调控因子2(Preoptic regulatory factor-2,Porf-2)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的生长调控因子。据报道,Porf-2参与低等动物神经发育过程中的轴突导向和哺乳动物树突的形成与成熟。然而,由于Porf-2存在许多不同的变体,且尚未完全统一和证实,关于其功能目前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探讨Porf-2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为轴突再生相关的疾病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目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