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乳头切开取石术后胰腺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obinj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自从ERCP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50余年,对于ERCP术后并发症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从治疗转为预防,因此对于影响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既往研究表明,患者本身的因素和操作因素共同影响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我中心2003-2011年间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乳头切开取石术患者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影响因素。方法:搜集我中心2003-2011年398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乳头切开取石术患者,对于他们的一般资料和ERCP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我们仅选取首次行ERCP乳头切开取石术的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入研究,对符合标准并纳入研究的327例病例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我们将所有纳入的患者分为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组,将搜集的患者信息分为基线资料和ERCP相关资料两类。运用X2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得出的有意义的因素带入二元非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从而得出影响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独立因素。其中,ERCP术后并发症的定义参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第六章(ERCP并发症的预测、预防和治疗》中关于ERCP主要并发症的共识定义。胆总管扩张程度分级根据我中心ERCP操作经验进行,具体如下:胆总管直径d<1.0cm为正常,1cm<d≤1.5cm为轻度扩张,1.5cm<d<2cm为中度扩张,d>2cm为重度扩张。结果:1、在搜集整理的398例病例中,共327例病例符合标准并纳入统计学分析,其中术后并发胰腺炎23例(7.03%),均为轻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其余304例病例术后未并发胰腺炎。2、将所有纳入统计学分析的327例病例分为两组: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与患者既往是否患有胆囊结石、入院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氨酸氨基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肽酶、谷氨酰转肽酶、甘油三酯水平、以及ERCP术中观察到的胆总管扩张程度有关。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胆囊结石病史和胆总管扩张程度为影响PEP发生的独立因素。4、在并发胰腺炎的23例患者中,6例患者ERCP术中发现胆总管无扩张,17例患者ERCP术中观察到胆总管轻度扩张(1cm<d≤1.5cm)。而胆总管中度和重度扩张的患者无一例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结论:1、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胆总管宽度越趋近于正常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可能性越大。2、既往文献中提到的性别、年龄、插管困难等因素在本研究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信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作用的增强,数据质量引起社会的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和衡量标准、统计数据失真的现状、问题、
采用通用Peck公式计算顶管施工引起的地下管线平面处的土体竖向位移。对地下管线的受力模型进行简化,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得到地下管线由于顶管开挖引起的极限弯矩、理论弯
让·保罗·萨特,生于1905年,逝于1980年,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鼓吹者之一,他一生都拒绝接受任何奖励,其中就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更多
在前陆冲断带天然气成藏的诸多控制因素中,断裂的发育决定着圈闭的形成、油气的运移聚集以及盖层的封闭性,以断层发育为核心的断源储盖的空间组合样式决定了油气的输导能力、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能够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拓展能力打造良好的基础,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针对农村初中数学学习与动手实践中存在
作为具有大跨度、超浅埋等特点的千年古地下洞室群,龙游石窟吸引着众多前来研究的岩石力学家和工程地质学家。近些年来,龙游石窟的3号洞顶板多处出现了开裂和离层。安装在3-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骨折术中可能会遇到的重要血管的解剖变异,并总结在临床手术过程中的发现、手术技术等临床经验探讨这一手术入路的安全性。方法:在华中科
研究背景: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主要特征,常由慢性浅表性胃炎演变而来,病程较长,易反
韩国春川软玉是近几年来中国市场上出现的产于韩国江原道春川市的新兴玉料。为了了解韩国春川软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成矿作用、矿物共生关系及成因等方面,对具有代表性的16个
前言随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发现肺内占位性病变的机会逐渐增多。但肺部占位性病变病因复杂,单靠影像和痰检等检查往往不能明确诊断。X线检查可以初步确定占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