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自从ERCP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50余年,对于ERCP术后并发症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从治疗转为预防,因此对于影响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既往研究表明,患者本身的因素和操作因素共同影响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我中心2003-2011年间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乳头切开取石术患者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影响因素。方法:搜集我中心2003-2011年398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乳头切开取石术患者,对于他们的一般资料和ERCP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我们仅选取首次行ERCP乳头切开取石术的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入研究,对符合标准并纳入研究的327例病例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我们将所有纳入的患者分为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组,将搜集的患者信息分为基线资料和ERCP相关资料两类。运用X2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得出的有意义的因素带入二元非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从而得出影响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独立因素。其中,ERCP术后并发症的定义参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第六章(ERCP并发症的预测、预防和治疗》中关于ERCP主要并发症的共识定义。胆总管扩张程度分级根据我中心ERCP操作经验进行,具体如下:胆总管直径d<1.0cm为正常,1cm<d≤1.5cm为轻度扩张,1.5cm<d<2cm为中度扩张,d>2cm为重度扩张。结果:1、在搜集整理的398例病例中,共327例病例符合标准并纳入统计学分析,其中术后并发胰腺炎23例(7.03%),均为轻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其余304例病例术后未并发胰腺炎。2、将所有纳入统计学分析的327例病例分为两组: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与患者既往是否患有胆囊结石、入院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氨酸氨基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肽酶、谷氨酰转肽酶、甘油三酯水平、以及ERCP术中观察到的胆总管扩张程度有关。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胆囊结石病史和胆总管扩张程度为影响PEP发生的独立因素。4、在并发胰腺炎的23例患者中,6例患者ERCP术中发现胆总管无扩张,17例患者ERCP术中观察到胆总管轻度扩张(1cm<d≤1.5cm)。而胆总管中度和重度扩张的患者无一例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结论:1、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胆总管宽度越趋近于正常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可能性越大。2、既往文献中提到的性别、年龄、插管困难等因素在本研究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