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试是新产品投入大批量生产前的小批量实验,下文简称为中试。中试的目的是通过小批量试生产验证产品是否具备批量生产条件并验证出不符合项目,以加快新产品产业化速度。目前打印机中试评价结论多由领导主观判定。而这种主观判定方式缺乏具体依据,常由于领导不同时期的认识不同而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如何进行客观、科学的打印机中试评价,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打印机中试评价理论研究阶段,本课题通过对打印机中试评价特点分析及对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选用层次分析法作为确定打印机中试评价各因素权重的方法,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打印机中试综合评价,然后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打印机中试评价。在打印机中试评价细则建立阶段,本课题通过对打印机中试目的分析确定打印机中试应从功能和性能、可生产性、经济性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根据打印机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的研究,确定打印机功能和性能的相关评价因素。根据打印机生产流程分析,确定打印机中试可生产性评价因素,并明确了每个因素的评价依据和数据来源。通过对打印机的客户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可维护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依据。通过上述研究,将打印机中试评价因素设定为6个1级因素和19个2级因素。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因素权重计算,建立了打印机中试评价细则,为下一步进行打印机中试评价打下基础。在打印机中试评价方法建立阶段,本课题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先建立评价定量分级标准,然后根据评委评价结果建立各评价因素同评价集间的模糊关系矩阵,求各因素的评价结果向量,进而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出各因素的得分值及评价等级。该评价结论量化、可比较并可为后续研发提供建议,证明本文给出的打印机中试评价方法可以得出合理的评价结果。为便于打印机中试评价方法推广应用,本课题开发了打印机中试评价软件。通过对VB和Access软件特点的分析,选用这两个软件分别作为编程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然后对打印机中试评价软件所需要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并设计了简洁、操作简便的操作界面。最后采用该评价软件在某打印机厂家完成试用。通过评价实践,证明打印机中试评价软件界面简洁、操作简单、运行高效稳定,可有效推动打印机中试评价方法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