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苏联解体影响的分析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解体虽然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但解体的原因至今依然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能与西方国家抗衡的举世显赫的大国,在短短的的几年里居然轻而易举的土崩瓦解。苏联为何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散失政权,又是哪些因素导致苏联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的,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国际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和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等基本理论同本课题的研究实际相结合,从意识形态工作的角度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探析。通过对各种要素的分析后,得出苏联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固然是其走向解体的根本因素,但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西方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渗透和瓦解则是苏联意识形态崩溃的重要原因,从而也是苏联最终走向解体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本文共由六部分组成。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全面的分析了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第一部分,论述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和意义。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主义的各项工作中居于首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当今国际国内风云变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的时代,以史为鉴,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了论文涉及到的相关基本概念。一方面对意识形态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归纳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为正文论述意识形态工作的失误对苏联社会的影响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对“西化”和“现代化”的概念进行区分和界定,明确“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化”。苏联正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区分二者的关系,没有正确的看待西方文明才使得苏联最终走向了不归之路。   第三部分,梳理了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轨迹。从西方国家与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斗争,到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分化与瓦解下苏联日益被动,再到西方国家强烈的意识形态攻势下苏联岌岌可危,最后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的推动下最终走向解体。   第四部分,分析了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内在本质。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渗透的本质就是对其进行“西化”和分化,使得苏联不断地否定苏共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放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最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苏联之所能被成功渗透的原因,一方面没有正确的看待自身的国情,另一方面是没有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第五部分,分析了在西方一系列渗透战略的影响下,苏联自上而下从领导人到苏联民众思想所发生的变化。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苏共领导人思想的变化对后期苏联的解体起到了很大的直接作用,而苏联民众思想的变化则使得苏联最终失去群众基础。   第六部分,分析了目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史为鉴,在借鉴苏联失败的基础之上,明确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弗洛姆认为异化的消费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阻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从受控于人发展为控制着人,消费凌驾于人类之上,剥夺了人的主体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本国经济腾飞,西方世界的
在我国,罪刑法定原则自从被正式确立为刑法的一大原则以来,其在保障人权、保护社会、促进公正和提高办案效率等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受我国古代刑罚严酷思想和现代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闽东渔场暨闽东北外海渔场鲐鲹鱼类据多年各级水产研究部门的探捕调查所得结论,资源较为丰富,应如何开发利用,本文从资源状况、开发现状及应克服的问题入手,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供
本文主要从美国的司法历史实践出发分析了司法能动主义的主要争论点及其该理论的利弊所在。当然,研究这样一种“舶来品”,最终是看其能否服务于中国法制建设的大局,所以本文
新时期,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繁荣态势。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众传媒在履行其应有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责任缺失的问题。为了迎合大众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根本前提,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坚定不移的坚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两肾一夹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术后2周将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黄芪甲苷治疗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