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建立昆明雄性硒缺乏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补充不同剂量硒,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硒缺乏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在遗传学、组织学及形态学的影响,同时观察补充不同剂量硒后不同时间点上这些影响的恢复情况,探讨补硒剂量与恢复程度的关系,以及精子发生不同阶段对硒的可能优先利用程度,为临床用硒防病治病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方法3周龄昆明种雄性小鼠144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给普通小鼠饲料喂养,硒缺乏、补1和补2组小鼠于断乳后给硒缺乏饲料(0.024mg/kg日粮)喂养,第6周开始补1组补中剂量硒(0.224mg/kg日粮)饲料,补2组补高剂量硒(1.024mg/kg日粮)饲料,分别于断乳后第5、7、11周每组处死12只。观察小鼠健康情况,监测体重变化,处死后称取睾丸重,计算睾丸体重比,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睾丸硒含量,观察早期精细胞微核出现率、精子畸形率、原生质滴出现率,睾丸、精子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DNA损伤。实验结果喂养硒缺乏饲料后,小鼠睾丸硒含量明显降低,第5、7、11周均低于对照组(P<0.05),补充硒饲料后有所升高,补1和补2组7、11周显著高于硒缺乏组(P<0.05),补1组7周升至对照组水平(P>0.05),11周高于对照(P<0.05),补2组7、11周高于对照(P<0.05),补1和补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喂养硒缺乏饲料1周后小鼠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低于对照,补充中、高剂量硒后,体重增长速度无明显变化。硒缺乏组小鼠睾丸重量5、7和11周均明显低于对照(P<0.05),睾丸体重比略高于对照(P>0.05)。补充硒后睾丸重量回升不明显,补1、补2组与硒缺乏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第7周仍明显低于对照(P<0.05),11周有所升高(P>0.05);睾丸体重比无明显改变。通过分析睾丸和精子SCGE、微核发生率、精子畸形率、精子尾部畸形率、精子头部和尾部原生质滴出现率等结果,发现硒缺乏组小鼠的这些指标在第5、7和11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补充硒后有所降低。其中睾丸和精子SCGE的彗星全长、尾长等结果表明补1和补2组第7、1 1周均显著低于硒缺乏组(P<0.05),和对照组比较,睾丸的补1和补2组7周仍高于对照组(P<0.05),11周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精子的补1组7周高于对照(P<0.05),11周降至对照水平(P>0.05),补2组7、11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核发生率补1、补2组第7周略低于硒缺乏组(P>0.05),11周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比较,7周仍高于对照(P<0.05),11周降至对照水平(P>0.05);精子畸形率在补1和补2组第7、11周均显著低于硒缺乏组(P<0.05),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精子尾部畸形率变化与精子畸形率一致;补硒后精子原生质滴出现率降低,补1和补2组第7周头部出现率较硒缺乏组降低(P<0.05),尾部降低(P>0.05),11周头部和尾部均降低(P<0.05)。与对照比较,补1组头部在第7、11周均高于对照(P<0.05),尾部7周高于对照(P<0.05),11周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补2组头部、尾部7周高于对照(P<0.05),11周降至对照水平(P>0.05);补1和补2组间比较,这些指标基本无显著性差异,精子尾部畸形率百分比补2组在第7、11周均低于补1组(P<0.05)。通过睾丸病理切片观察到硒缺乏组曲细精管皱缩,管间空隙增大,管壁变薄,管壁细胞排列不规律,很多管壁细胞排列紊乱,增值期细胞明显减少,中央空腔增大,中央腔内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补1、补2与硒缺乏组相比,几乎没有明显的改变,管壁有不明显的增厚,管腔内精子细胞和精子数量几乎没有增加,不能达到对照组水平。结论硒缺乏可导致小鼠发育延缓、DNA损伤、精子形态异常,生精障碍,以及睾丸的病理改变;补硒可以使发育延缓和病理改变外的损伤得到恢复;精子发生的不同阶段对硒的优先利用程度不同;补充0.224mg/kg日粮和1.224mg/kg日粮硒在补硒6周内对睾丸病理改变,生精障碍,精子形态异常,DNA损伤的恢复无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