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超临界流体合成金刚石条件的计算与H的触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er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高压下C-H-O超临界流体行为的研究对地球物理和材料科学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过去研究中对C-H-O体系合成金刚石机理的理论计算不够充分,以及对该体系中H对金刚石生成的作用缺乏实验证据这两个问题,本文从理论计算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理论计算方面: 1.采用统计热力学方法,利用CHEQ程序对5.5-7.7GPa的压力和1000—2900K温度下碳加水体系中碳的溶解度做了计算,得出石墨和金刚石在水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度之差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给出了在一定压力下碳水系统可能合成金刚石的温度范围;同时,对氧和氢在金刚石合成中的作用以及碳加水体系合成金刚石的驱动力作了讨论。计算结果与迄今发表的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2.以硬球模型的Percus-Yevick积分方程的一般解为基础,对现有的径向分布函数gpy(r)的具体形式进行了修正,并计算出了n=6时的表达式。 在实验方面: 1.以石墨加聚丙烯作为出发物质,调查了该碳氢系统在高压高温下的行为。结果表明该体系在下列三个实验点(6.5GPa,1300℃,30min),(5.7GPa,1400℃,120min)和(5.7GPa,1300℃,120min)时没有金刚石生成。 2.以石墨加聚丙烯(或聚乙烯)加微米级金刚石粉作为出发物质,调查了在高压高温下该体系的行为,结果发现微米级金刚石晶粒有开始烧结起来的迹象。表明H对金刚石烧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以纳米级金刚石粉或纳米级金刚石粉加聚丙烯系统分别作为出发物质,调查了在高压高温下这些体系的行为,结果发现在压力、温度和保温时间分别为(5.8GPa,700℃,60min)时纳米级金刚石粉可以不同程度地烧结起来,其中原料含H的样品表现出烧结得更好的形貌特征,且没有非金刚石相生成。实验表明这种碳氢体系中的H对纳米金刚石烧结有促进作用。 上述金刚石烧结实验的结果为H对金刚石生成的触媒作用提供了间接的证据。
其他文献
软件调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传统的嵌入式系统的调试主要是通过软件仿真的方式或是通过处理器硬件调试手段来完成。而随着计算机器件的微型化、高速化和嵌
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教学资料的收集、教学过程的形成、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都发生质的改变,尤以美术教学受益最大。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
本项研究旨在探讨,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之影响因素。过去有关我国审计收费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多为规范研究。因此,本研究期待采取实证的方法来进行探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大增加了其结构的复杂性,对电网的在线实时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不能满足电网监控这样的时间关键型应用对实时数据快速响应的要求,而
本论文界定了数学素养的涵义,阐述了数学素养的特点和结构。综述了国外中等学校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预测了数学素养的发展趋势。以数学素养的理论为指导,在对国内中等职业学
我国城市发展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城市空间急剧扩张阶段后,城市不断地扩大,环境质量也在不断地下降,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在急剧增长的建设和交通需要中遭到破坏。随着人们认
本文着重从我国目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现状出发,运用环境外部性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污染、环境破坏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相关科学价
中专学校学生成份的多元化,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整体差异拉大,学生难教等已成为现阶段中专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其
CCUS(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能够大规模降低CO2排放量,特别是CO2-EOR(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能够降低CO2捕集与封存成本,甚至还能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符合我国经济技术发展趋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的不协调是长期制约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过去的研究把两者间关系的不协调仅归结为体育的价值取向和管理的问题,未看到更深刻的产业结构上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