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渣钠化焙烧界面反应过程中钒原子演变规律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钒作为一种重要的稀有战略资源,因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和材料等领域。在我国,钒资源主要为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从钒钛磁铁矿中提钒的工艺流程为: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得到含钒铁水,转炉冶炼含钒铁水使铁水中的钒氧化进入渣相得到钒渣和半钢,而后以钒渣作为提钒原料进行焙烧-浸出-沉淀提钒。目前,钒渣钠化焙烧-水浸提钒是钒渣提钒的主要流程,但现有对钒渣钠化焙烧过程研究仍停留于宏观层面,未能从微观层面特别是从原子尺度和界面反应出发直接对含钒物相演变、钒原子化合态和价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本文以转炉钒渣为研究对象,结合表面分析表征方法和质谱法,对钠化焙烧过程中钒渣反应界面处渣相表面形貌、物相结构、化学组成和钒原子价态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从原子尺度探明钒渣钠化焙烧过程中含钒物相及钒原子的变化规律,从本质上了解含钒物相的演变规律以提高钒的回收率,为钠化焙烧提钒过程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不同价态钒进行形态分析,建立高效、高灵敏度的钒价态分析方法。联用SEM/EDS、XPS全谱扫描和XRD探究钒渣钠化焙烧界面反应中含钒物相演变规律,从微米级到纳米级尺度对钒渣钠化焙烧不同时间渣相微观形貌、表层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钠化焙烧初始阶段,铁橄榄石最先氧化分解,硅酸盐基体优先与Na2CO3在边界反应生成片层状物质,而尖晶石结构未发生变化;随着焙烧时间延长,钒渣表面各物相间规则平直的边界逐渐模糊,当焙烧时间达到10 min时,尖晶石结构分解,V与Fe分别进入新的物相结构中,V3+被氧化为V4+,形成Mg2VO4;达到15 min时,V5+与O2-成键结合,在表面生成了枝晶状和线型簇状的钒酸钠晶体,并向硅酸盐基体与Na2CO3反应产物的表面铺覆生长,抑制硅酸盐基体与Na2CO3反应;V在钠化焙烧过程中被不断暴露,富集于固-固相反应界面最外层,优先参与氧化钠化反应,50 min时位于界面最外层参与钠化氧化反应的均为V原子;当焙烧时间达到70 min,线型簇状钒酸钠晶体团聚为颗粒状并不断扩展;到90 min时颗粒状钒酸钠晶体已基本均匀铺满于固相渣表面,生成可溶性钒酸钠盐Na4V2O7、Na3VO4和NaV3O8等,而Si氧化钠化生成高熔点的NaAlSiO4,对抑制阻碍钒浸出的水玻璃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当焙烧时间达到90 min时,Cr原子开始暴露于反应界面处参与反应,表明钠化焙烧提钒阶段已基本完成,无需延长焙烧时间。结合XPS V2p窄谱精扫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MS),从原子尺度研究钠化焙烧过程中钒渣反应界面钒原子价态和形态演变规律,同时进一步验证界面反应后阶段中含钒物相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未焙烧时V全部以V3+存在于尖晶石内部,随着焙烧过程不断氧化,最终全部以高价态V5+稳定存在。焙烧时间为5 min时,V3+开始氧化为V4+,15 min时V4+被进一步氧化为V5+,延长焙烧时间可发现V4+氧化为V5+和V3+氧化为V4+可同时进行,在焙烧时间达到90 min时,反应界面处所有的V均被氧化为V5+。因此,固相钒渣表面钒的总体含量在不断增加,而不同价态钒呈现V3+含量不断减少,V4+含量先升高后降低,V5+含量不断增加的趋势。在固相钒渣表面,可溶性高价态钒V5+与O2-以离子键形成多聚钒氧阴离子团,即钒酸根VO43-、V2O74-和V3O8-,在焙烧不同阶段,钒氧阴离子团间会相互转化,15 min和30 min时以焦钒酸根离子V2O74-形式存在,50 min和70 min时以正钒酸根离子VO43-形式存在,而在90 min时以VO43-和V3O8-两种形式共存。此外,为进一步对V(IV)与V(V)进行形态分析,本文研究了V(IV)与V(V)两种钒氧阳离子与有机配体的络合特性,并提出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不同价态钒络合物的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与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研究发现:EDTA可分别与四价钒离子VO2+、五价钒离子VO2+络合,形成配位数为1的五元环状螯合物;在水溶液中两种价态的络合物主要以-1价阴离子[VO(EDTA)-H]-、[VO2(EDTA)-2H]-和-2价[VO(EDTA)]2-、[VO2(EDTA)-H]2-的形式共存。在流动相为30 mmol/L NaH2PO4、20 mmol/L EDTA和3%乙腈、溶液pH值为6.0、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5μL条件下,V(IV)与V(V)经柱前与EDTA络合,可在色谱柱中得以分离,保留时间小于8 min。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和社会发展,社交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规模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现有的社区发现算法大多还都只针对经典的无向网络提出,且并未考虑到目前新出现的
垂向超导加速度计具有基本噪声低、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在动态应用环境中,非敏感自由度的交叉耦合制约着超导加速计的实际分辨率。对于检验质量全磁悬浮的超导加速度计,检验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digital beamforming,DBF)是阵列信号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等军事和民用领域。在车联网环境下,将DBF技术与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那西肽是一种新型的非吸收型饲料药物添加剂,为含硫多肽类抗生素家族中的一员。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残留,毒性小,无交叉耐药性,易降解,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那西肽被广泛应用于
由于传感器的能量有限,最大化WSN生存时间是设计路由协议的最大挑战。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包括分层式路由协议和平面式路由协议。分层式路由协议比平面式路由协议更能有效的延
随着钢铁工业的不断发展,对钢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将铝作为一种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可以明显地改善钢的抗氧化性能,提高钢的电、磁性能。但在连铸过程中,钢液中的[Al]
偶氮染料废水色度深、水量大、分布面广、水质变化大、有机毒物含量高、难生物降解,是很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现有的生物处理方法大多存在处理效率低、剩余污泥量大、水处理药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公安工作面临的考验越发严峻。广大基层公安民警承担着大量的基础警务工作的同时,面临着执法环境恶劣、执法保障不足、警力长期紧张、社会舆论支持不足、自我压力管理能力欠缺等问题。基层公安民警的职业压力日益剧增,很多基层民警因此产生各种心理、生理和行为问题,继而影响公安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综合了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对基层公安民警压力管
304不锈钢是一种常见的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优越的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
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和业务需求,导致对系统传输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带内全双工(IBFD)技术可以在有限的频谱资源内,实现分组同时同频的发送和接收,使系统频谱效率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