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志对矿工注意返回抑制影响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o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伤亡大概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因失误,安全注意力则是人因失误的主导性因素,外界信息刺激和个体自身变化是人因失误频发的主要致因因素。因此,本文以矿工为研究对象,采用研究注意返回抑制的经典范式,设计安全标志对矿工注意返回抑制影响,辅助文字、倦怠对矿工注意返回抑制影响两个行为实验,探讨安全标志、及其构成要素之一的辅助文字是否对矿工注意返回抑制具备显著的调节作用,且刺激线索的调节作用是否会受到个体倦怠程度的影响,并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基本原理构建了调节矿工注意返回抑制的“2-4-9”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调节策略。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明确了安全标志对矿工个体注意返回抑制的显著性调节作用。实验一中,以刺激线索为分类依据,对被试行为数据进行错误率、反应时、注意返回抑制量进行重复性方差分析,明确了安全标志较图标相比对矿工个体注意返回抑制具有更为显著的调节作用。  (2)提出了矿工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因素。在实验二中,以倦怠程度、安全标志有无辅助文字为分组依据,通过对注意返回抑制衡量指标的统计分析,明确了安全标志的辅助文字、矿工个体的倦怠程度对矿工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认为高倦怠的矿工具有更强的注意返回抑制能力,有辅助文字安全标志具有更为显著的调节矿工注意返回抑制的作用,且对于调节高倦怠矿工的注意返回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3)提出了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矿工注意返回抑制调节策略。基于行为安全理论,行为安全2-4模型基本原理,运用PDCA循环管理办法,构建调节矿工注意返回抑制“2-4-9”机制模型,并从企业和个人2个维度、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处置阶段4个阶段、从完善物化环境设计等9个层面提出调节矿工注意返回抑制的策略,从而促进矿工遵从行为的发生。  本文将矿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学行为实验方法,探究调节注意返回抑制的因素和建议,为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使得矿工做出更为准确的遵从行为,从而减少人因失误,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企业关注较多的是员工的身体健康,而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忽视,对职业心理保健投入很少。而情绪作为心理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人们工作与生活不可忽略的因素。20世
期刊
摘 要:基础教育正处在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虽然改革的总体趋势是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教育实践而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贯穿主体性教育理念,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使他们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主体。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实践;学生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随着高中物理新课改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推进,关于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得到了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笔者基于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生活经验、实验情境、有效运用多媒体等方面,就如何提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程上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生活经验;实验情境;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高,在税收征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税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社会认可度
摘 要: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进入八年级下半期后,对学习物理感到困难与困惑,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到九年级便无兴趣去学习了,更没有学习动力了。而我所在的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各乡、场、镇,是以藏语为母语进行交流、学习、生活的。本文通过加强语言关、培养学科情感,加强情感的交流,在难度、知识的拓展、学生参与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培养。兴趣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力量源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优异成绩的
预算管理是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开展治理、实现公司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对未来发展规划在具体实施上的细化安排。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合理高效地
企业家是中小企业竞争能力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之一。中小企业的关键能力是所有者或工人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中小企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由把精力集中于企业运营的创建者决定的
摘 要:本文从个人教学实践谈起,着重从基础差、底子薄的班级入手,根据其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些心得体会,提出了一些关键的教学注意事项和教学策略及经验,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兴趣; 教学实践; 强调重点; 突破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99-01  在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