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移动效应的下击暴流风场及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_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击暴流是雷暴天气中由高空气流冲击地面并沿地面扩散而形成的近地面短时雷暴强风的灾害现象。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静止型下击暴流,而气象观测表明,实际的下击暴流受周围边界层风场的影响,其风暴中心是移动的。风暴的移动效应会对风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建筑结构的风荷载。随着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入,展开考虑移动效应的下击暴流研究对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实际下击暴流风场特性,并获取该风场下建筑结构风荷载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移动型下击暴流的风场特征,探讨了风暴移动对于高层建筑表面风荷载的影响规律。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移动型下击暴流瞬态风场特性及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的试验研究:基于冲击射流模型,采用可移动喷口的冲击射流装置模拟生成移动型下击暴流风场,利用眼镜蛇三维风速探头采集下击暴流的三维湍流风速,揭示了移动型下击暴流风场中风速的时变特性。采用可移动喷口的冲击射流装置生成移动型下击暴流,在偏离风暴移动中心线不同横向位置处布置高层建筑刚性测压模型,通过测点的压力时程研究了风暴移动对于高层建筑表面风荷载的影响。(2)考虑移动效应的下击暴流风场数值模拟研究:建立数值风洞,利用大涡模拟(LES)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考虑移动效应的下击暴流的瞬态风场特征,并与试验结果、已有的经验模型以及实测记录进行对比,结果较为吻合。采用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移动型下击暴流从下沉气流形成到撞击地面并向四周辐散的全过程的瞬态特征。通过与静止型下击暴流对比,重点研究了移动型下击暴流的瞬态风速特征、瞬态风压特征以及风速的时变特性。研究了不同移动速度与射流速度比值的情况下的下击暴流风场特征,发现移动速度与射流速度的比值对于下击暴流风场的对称性以及近地面湍流特征都会产生较大影响。(3)移动型下击暴流作用下高层建筑表面风荷载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建立数值风洞,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移动型下击暴流作用下距离风暴移动中心线不同距离的高层建筑风荷载进行计算分析,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有效性。研究了移动型下击暴流作用下建筑物周围的风场环境变化、建筑物表面的风压系数分布以及在风暴的整个移动过程中,建筑物表面风压系数的动态变化特征。发现风暴经过建筑物时,靠近风暴移动中心线的建筑物顶面会出现较大的正压,且相较于静止型下击暴流,风暴的移动增大了建筑表面的极值风荷载。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正交异性钢桥以其自重轻跨径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柔度大,受荷载温度风载等自然环境影响大,自身应力应变非常
矾矿及其“废料”中均富含钾、铝等多种可利用元素,是一种潜在的可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矿产资源。但矾浆长期以来没得到综合利用,被当作“废料”丢弃,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不锈钢加工性能好、导电性和导热性能优异,且成本低,是最受关注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双极板材料之一,但其长期服役于PEMFC的酸性工作环境下,易遭受腐蚀,影响使用寿命,
本文以掺Ba纳米MgO(Ba-MgO)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Ru/Ba-MgO催化剂,考察了 Ba-MgO的制备方法、催化剂浸渍条件、糖类改性载体对Ru基催化剂氨合成活性的影响以及载体成型条件对其
本文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IBSD)法,在铍青铜衬底上分别制备了 Fe-Ga-Al-Y MF(magnetostrictive film)和 Fe-Ga-Al-Y/TbDy-Fe 多层膜。对不同磁场环境下制备的Fe-Ga-Al-YMF进行
磷是人体和动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工业上也有大量应用;磷又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世界各地的水体磷污染严重;同时磷还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在未来
铅是对人类、动物及环境均有危害的重金属。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致使铅污染扩散至全球范围,造成全球性的威胁。长期接触低浓度铅会导致体内铅蓄积,并引起造血、泌尿、生殖、免
土工结构物的破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传统的稳定分析方法,基本上都需要事先假设滑裂面,并认为滑裂面上所有的点同时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这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
氧还原反应(ORR)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的阴极反应被视为是一类十分重要的电化学反应。目前,催化氧还原反应最好的催化剂是铂基催化剂,但使用铂基催化剂带来的成本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有望替代传统化学燃料和化学品,从而实现能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发展。然而转化纤维素的传统工艺路线长,不可避免地带来废酸的回收、处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