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5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还原反应(ORR)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的阴极反应被视为是一类十分重要的电化学反应。目前,催化氧还原反应最好的催化剂是铂基催化剂,但使用铂基催化剂带来的成本过高、耐久性差和易中毒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是使用简便的方法和廉价的原料设计合成低成本、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非铂基催化剂。因此,本文利用廉价的有机物和非贵金属盐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过渡金属-氮掺杂碳材料,并对所制备材料的形貌、结构、组成和ORR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以酚醛树脂、三乙烯四胺和氯化钴为原料,采用比传统水热法更简便的化学合成法制备了尺寸均一的钴氮共掺杂碳纳米球。实验结果表明,三乙烯四胺用量对纳米球的形成至关重要,氯化钴的用量对碳纳米球的形貌和性能产生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优化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得到的钴氮共掺杂碳纳米球(0.14CoN-CNS)具有均一尺寸,高的比表面积(865 m2 g-1)和最优的ORR活性。在碱性条件下,该催化剂的峰电位、起始电位、半波电位和表观电流密度均达到了商业Pt/C催化剂的水平,且具有比商业Pt/C催化剂更优秀的稳定性和抗甲醇性能。在酸性条件下该催化剂也具有良好的ORR活性和超越商业Pt/C的稳定性。酸碱条件下的KSCN中毒实验表明,在碱性条件下,除Co-N位点外,高表面积的掺氮碳也是ORR的活性中心,而在酸性条件下Co-N位点是催化剂ORR主要的活性中心。(2)以壳聚糖、尿素和氯化铁为原料,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了负载有Fe/Fe3C纳米颗粒的铁氮共掺杂碳纳米片。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Fe0.5NC-800纳米薄片材料,表面均匀覆盖~4 nm左右的Fe基纳米颗粒且具有大比表面积(254.7 m2 g-1)。在碱性条件下该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ORR活性和选择性,其峰电位、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均与商业Pt催化剂相近,而峰电流密度和表观电流密度略优于商业Pt/C催化剂且过氧化氢产率低于7%。在-0.60~-0.40 V电位下,动力学电流密度(36.03~52.85 mA cm-2)明显高于商业Pt/C催化剂(18.67~20.23 mA cm-2),经过5000圈CV循环后,催化剂的活性基本不变。酸洗实验证明催化剂表面覆盖的Fe/Fe3C纳米颗粒对催化剂的ORR活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薄膜结构和薄膜构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薄膜在载荷作用下的挠度,相对于它的厚度而言比较大,因此薄膜的变形问题往往呈现出较强的非线性,薄膜控制方程通常也
依托交通运输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特大跨钢桁-砼组合连续刚构桥建设基础理论研究”(2013 319 814 040),导师周志祥教授提出装配式钢桁-砼组合连续刚构桥,以期克服常规预应力
随着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正交异性钢桥以其自重轻跨径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柔度大,受荷载温度风载等自然环境影响大,自身应力应变非常
矾矿及其“废料”中均富含钾、铝等多种可利用元素,是一种潜在的可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矿产资源。但矾浆长期以来没得到综合利用,被当作“废料”丢弃,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不锈钢加工性能好、导电性和导热性能优异,且成本低,是最受关注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双极板材料之一,但其长期服役于PEMFC的酸性工作环境下,易遭受腐蚀,影响使用寿命,
本文以掺Ba纳米MgO(Ba-MgO)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Ru/Ba-MgO催化剂,考察了 Ba-MgO的制备方法、催化剂浸渍条件、糖类改性载体对Ru基催化剂氨合成活性的影响以及载体成型条件对其
本文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IBSD)法,在铍青铜衬底上分别制备了 Fe-Ga-Al-Y MF(magnetostrictive film)和 Fe-Ga-Al-Y/TbDy-Fe 多层膜。对不同磁场环境下制备的Fe-Ga-Al-YMF进行
磷是人体和动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工业上也有大量应用;磷又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世界各地的水体磷污染严重;同时磷还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在未来
铅是对人类、动物及环境均有危害的重金属。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致使铅污染扩散至全球范围,造成全球性的威胁。长期接触低浓度铅会导致体内铅蓄积,并引起造血、泌尿、生殖、免
土工结构物的破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传统的稳定分析方法,基本上都需要事先假设滑裂面,并认为滑裂面上所有的点同时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这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