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进入高速城市化时期,村镇规划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核心问题。然而,传统村镇规划照搬城市规划体系出现明显不适应,论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对村镇规划区域性的研究。论文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基于GIS的探索性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研究高速城市化时期的特征、问题及其产生的对村镇规划区域性的需求,提出中国高速城市化时期村镇规划区域性研究的总体思路;其次通过分析村镇发展的关联性和村镇区域的系统性,确定村镇规划区域性的重点层次,并构建村镇规划区域性的技术框架;第三,分别对村镇规划区域性技术框架中的目标体系、规划策略、内容体系和实施机制进行研究,提出具体操作建议;最后,结合村镇规划区域性的重点层次,将其技术框架规范化为规划导则的形式。论文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增长时期,村镇规划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核心问题,然而我国村镇规划体系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健康城镇化”的新形势,需要加强村镇规划的区域性;2)村镇规划的区域性是建立在村镇发展的区域性之上的,而村镇发展的区域性则是其关联性和系统性在地域空间上的反映;3)国内外现有的村镇规划区域性研究缺少对村镇规划区域性从目标到框架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对村镇规划区域性的理解仍然多限于镇村体系层面;4)高速城市化将产生负外部性,而现有的调节机制缺少有效应对手段。村镇规划的区域性是应对高速城市化负外部性的一种新的调节手段,具有政府调控和乡村自组织相结合的特点;5)村镇发展的同质关联性是确定村镇规划区域性重点层次的依据,通过对其从全国总体层面的研究发现,高速城市化时期村镇规划的区域性应以镇(乡)域作为重点层次;6)村镇区域系统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物质能量信息输入功能三大系统功能的实现在空间上以非建成环境为重点,因而村镇规划的区域性应实现向以生态本底、自然要素为本的规划理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