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爱伦·坡与现代主义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接着对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扼要的评述. 第一章从爱伦·坡先锋式的创作主张和创作手法出发,联系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主要特征,探讨爱伦·坡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现代主义作家崇尚创新和反传统,他们生活在特定历史时期,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文学的题材和形式,在谋篇布局乃至叙事技巧等诸各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变革,从而冲破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时空观的藩篱。就这一点而言,爱伦·坡在几十年之前就已经超前运用了现代主义文学家所惯用的表现手法。 第二章从爱伦·坡的文本出发,主要就爱伦·坡创作中的人物和主题同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进行比对,旨在挖掘爱伦·坡的作品和现代主义作品中所共同反映出的人物形象:他们都生活在一个没有意义的荒原式的世界里,并在孤独和异化中自我分裂乃至自我毁灭. 第三章探讨爱伦·坡对二十世纪初期欧美出现的主要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法国象征主义之父波德莱尔是爱伦·坡热的发轫,爱伦·坡的影响熏染了在欧洲文坛上风起云涌的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甚至还影响了意识流小说等现代主义思潮. “结论”部分就全文论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对爱伦·坡在欧美和全世界的文学地位给以充分肯定,在重申爱伦·坡在现代主义思潮中重要先驱者的地位的同时,指出研究其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深度翻译”是阿皮亚(K.Appiah)在“深度描写”概念的基础上创造的翻译术语,意指通过注释、说明或创造性改写等方法达到重新构建译语文本的目的。深度翻译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
早在汉朝开始翻译研究就已经在中国出现。长期以来我国的翻译研究一直处于应用性研究方面。从八十年代开始,描述性研究开始崭露头角。至此,我国的翻译研究进入了“文化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