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品,在全球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席位,是很多国家对外贸易中不可或缺的经济作物。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红茶是当前茶叶国际贸易中的主导茶类,其产量和贸易均占全球茶叶的75%。中国作为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茶叶出口位居全球第三。虽然在中国的茶叶出口中,红茶相较于绿茶和特种茶仍然较少,但自2001年以来中国红茶的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快速增加。在全球红茶贸易保持稳定的大背景下,中国红茶出口的变动是否反映出其出口竞争力的变化,特别是在全球茶叶的主要市场上,中国茶叶的出口竞争力如何变化,这些都需要相关研究的展开。本文以中国红茶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优势指数,横向对比中国与其他主要茶叶贸易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的红茶出口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以上四国在全球主要茶叶参与国的出口变动进行分析,并从结构效应、竞争效应和二阶效应三个维度以及不同包装分类的视角,利用CMS模型对四国在主要茶叶市场上的红茶出口变动进行分解。研究结论显示:(1)中国出口红茶的RCA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国,中国红茶出口虽然数量不多,但整体出口竞争力较强;(2)利用CMS模型对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四国在全球主要茶叶市场红茶出口变动的分解表明,中国的红茶无论是大包装还是小包装,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竞争效应,增长效应和二阶效应导致中国红茶出口减少,而其他三国的出口更多是依赖于规模扩张的增长效应,竞争效应与中国相比明显不高;(3)进一步对四国不同包装的出口红茶在主要茶叶市场上的具体变动展开分析。对于红茶大包装的出口,中国在这十国属于中等的水平,只有在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等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在这里,中国需要继续维护市场份额和地位并且在其他比较弱的市场进行大规划的改革才能有更好出口的效果以及占领市场份额,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于小包装的出口红茶而言,中国在这十个市场的份额定位较少的份额。中国在红茶小包装的出口在这些市场几乎没有大的表现,竞争力非常弱,需要认真思考并通过其他方式进入这些市场。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论文提出,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红茶出口产品多元化的特征,在不同市场上根据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茶叶产品,同时仍然要继续强化中国出口红茶以清饮而不是袋泡方式为主的饮茶方式,推动中国出口红茶走向更多的市场,多元化出口对象及扩张推广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