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金融工具。不法分子利用新金融工具的缺陷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漏洞谋取利益,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金融是社会正常运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政府对金融具有服务和管理的职责。当前对金融犯罪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研究的内容大多是如何确定其危害和防范手段,政府作为应对处置金融犯罪的主体,该项工作开展的成败,事关政府自身建设和施政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金融工具。不法分子利用新金融工具的缺陷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漏洞谋取利益,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金融是社会正常运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政府对金融具有服务和管理的职责。当前对金融犯罪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研究的内容大多是如何确定其危害和防范手段,政府作为应对处置金融犯罪的主体,该项工作开展的成败,事关政府自身建设和施政水平,事关社会稳定。因此,怎样更好的防控与应对金融犯罪,降低金融犯罪的发案率,确保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是地方政府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层面开展调研,系统梳理、总结和归纳地方政府防控与应对金融犯罪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将地方政府作为调查主体,针对地方政府应对金融犯罪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原因分析开展重点研究,找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此来提升地方政府防控与应对金融犯罪的能力。本文梳理了L市近年来出现的金融犯罪案例,分析L市政府在此类案件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如监管能力薄弱、监管合理不足、恶意违法违规行为边界模糊、群众防范意识淡薄等,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探索出地方政府应对金融犯罪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对策建议,如建立风险监管平台、理顺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专门力量建设、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等方式,从而使地方政府更主动、更有效的应对金融犯罪。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人地关系愈加紧张,城镇用地供需矛盾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战略规划相继出台实施,明确我国未来城镇化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将节约集约用地、可持续健康用地作为推进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土地高效利用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发展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安徽省作为国家新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央一号文件也已经连续15年提出要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阶段,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纵观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历史,推动园区的发展应该要以市场机制推动为主,但是农业产业比较脆弱,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许多风险,尤其是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更容易形成新问题、新形
社会性别预算将性别意识纳入政府预算过程,聚焦于公共收支中的性别敏感问题并予以回应,对推进性别平等、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及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当前,随着有关公共政策性别评估机制的建立以及追求两性平等的预算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深化,为中国实施社会性别预算提供了难得的现实机遇。然而,在现时的中国,虽然社会性别预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可持续性却遭遇瓶颈。如何破除社会性别预算
在中国政府自觉与社会倒逼背景下的“放管服”改革中,要求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可借鉴和可推广的路径已成为地方政府探索行政改革创新的基本行动逻辑。然而,现有的改革理论难免会出现解释力不足的现象,竞争与合作虽是地方政府之间互动的基本方式,但研究改革行动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后发现,改革其实既非完全由竞争推动,也并非绝对由合作主导,而恰是竞合共存的状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着积极的影响,这也为“竞合主义”能够丰富治理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社会民主意识的高涨,网络媒体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参与民主政治、表达意见观点、有效实现政群互动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与我国政治生活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利益、矛盾在社会中交织碰撞,产生了许多舆论声音,借助网络媒体传播演化成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政府公信力是地方政府执政权威的直接体现,是政府为民服务的软实力,维护和
低保政策不仅拥有保障贫困人群基本生存权利的功能,更在中国扶贫攻坚工作中起着兜底保障的重大作用。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2015年提出建立以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为评估对象的第三方评估机制,第三方评估机制被引入扶贫工作,在低保政策中也具有其适用性。本文对S省M市城市低保政策第三方评估的实践进行研究,以服务型政府为视角,探讨第三方评估中政府的行为与作用。服务型政府遵循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价值导向,
社会经济现代化要求生活质量、公共服务也要相应地现代化。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公共服务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期盼。为达成这一目标,政府要通过适当、有效的途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回应公众需要。 从办公无纸化时代到电子政务时代,数据仍只是数据,但大数据时代的大数据,是作为思维模式的大数据,技术工具的大数据,生产资料的大数据。在公共服务中引入大数据,转变了公共
苹果作为倍受市场欢迎的重要水果,在采收之后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全部立即销售。大部分苹果需要放入冷库储藏并满足全年不同时间的供应。苹果储藏期间的果实品质会决定苹果销售时的营养和风味,直接影响到苹果的质量品质等级和商品价值。然而随着冷藏时间的不断延长,苹果会发生呼吸作用等一系列的复杂生理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苹果品质随储藏时间发生改变。为了提高苹果品质与商品价值,一方面需要良
学术界对特色小镇的研究都基于各自的研究偏好,主要从产业经济、城镇化建设、公共治理等视角展开,鲜少有文献从政企关系展开研究。在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亲清”关系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建构政企“亲清”关系促进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呢?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亲清”关系又该如何构建?政企“亲清”关系研究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及后续发展有何意义?论文试图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论文试以服务型政府理论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日益突出。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流动人口向东南经济发达城市迁移,流动人口管理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对此,部分城市创造性地尝试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的改革,将外来人口在流入地的行为贡献量化为积分,通过累计积分可以享受当地入学、入医、入户等公共服务待遇。 积分制管理的推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