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对放牧犊牛体况、血液生长代谢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对采用放牧和“放牧+补饲”方法对犊牛体尺体重变化、血液生长代谢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分析,为提高犊牛生产性能及健康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体况相似且健康的哺乳期放牧西门塔尔犊牛16头,公母各半。随机分成放牧组(DF组)和补饲组(DB组)。放牧组跟随母牛草场放牧,补饲组在放牧的基础上进行补饲。试验一:为研究补饲对犊牛肠道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采集放牧组和补饲组犊牛直肠粪样,通过16S测序技术分别对肠道中微生物群落进行检测和鉴定,确定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补饲组犊牛菌群α多样性及丰度高于放牧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时间推移,补饲组犊牛菌群α多样性及丰度在第60d较第0d时显著提高(P<0.05),放牧组虽有提升但不显著(P>0.05);菌群门水平上补饲组疣微菌门明显高于放牧组(P<0.05),变形菌门明显低于放牧组(P<0.05),菌群科水平上补饲组瘤胃菌科相对丰度增幅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Akkermansiaceae明显高于放牧组(P<0.05),肠杆菌科显著低于放牧(P<0.05)。Spearman相关性分结果显示,血糖浓度与瘤胃菌科负相关,脂肪合成代谢相关指标与瘤胃菌科负相关,其中TG显示还与拟杆菌科、理研菌科负相关,相反,脂肪分解代谢相关指标与瘤胃菌科正相关;生长激素方面大多与拟杆菌科、理研菌科正相关。试验二:研究不同时期两组犊牛体尺体重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补饲组日增重及体高增长有高于放牧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三:采集放牧组和补饲组犊牛颈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中生化指标(GLU、TG、TC、HDL-C、LDL-C),激素指标(GH、IGF-Ⅰ、THS、T3、T4、LEP、APN、GC、INS),酶活力指标(HSL、FAS、LPL、ACC)和免疫指标(IgG、IL-1、IL-2、TNF-α)。结果显示,放牧组TC含量显著高于补饲组(P<0.05),补饲组HDL-C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GH、IGF-Ⅰ、THS、T4及GC水平补饲组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