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素及其纳米脂质体抑制TLR4信号通路减轻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__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进展形式,与疾病的不良结局相关。NASH以肝脂肪变性、炎症、肝损伤伴或不伴肝纤维化为特征,进一步发展或将导致终末期肝病,早期的干预对防治其进展十分重要。尽管人们在研发NASH的治疗药物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但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可用的药物上市。因此,继续探寻有效的化合物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就显得尤其关键。白杨素(Chrysin,CH)作为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已有研究证实其对多种因素所致的肝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提示了其在NASH治疗上的潜力。目的:探讨白杨素及其纳米脂质体对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t-Diet,MC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白杨素纳米脂质体(Chrysin-Loaded Nanoliposomes,CH-NL)的制备及评价采用薄膜分散法,以胆固醇和蛋黄卵磷脂为膜材料包裹白杨素制备成CH-NL。考察所获得的CH-NL的粒径大小、粒度分布、Zeta电位值、傅里叶红外图谱、包封率及载药量。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灌胃给药后小鼠血浆、肝脏中的白杨素浓度,以评价CH-NL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其被动靶向(肝脏)效应。2.CH及CH-NL对MCD诱导的NASH小鼠的作用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白杨素对照组(CH组)、白杨素纳米脂质体对照组(CH-NL组)、模型组(MCD组)、白杨素给药组(M+CH组)、白杨素纳米脂质体给药组(M+CH-NL组)。MCD组、M+CH组和M+CH-NL组给予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喂养以构建NASH模型,期间另外三组给予正常饮食。从建模第3周开始,白杨素和白杨素纳米脂质体的对照组及干预组小鼠按100 mg/kg分别给予相应药物(隔日一次灌胃给药),Control组和MCD组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至4周结束收取小鼠血液及肝脏。通过测定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进行NAS评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性评分)以评估肝损伤情况;通过油红O染色及甘油三酯含量测定评价肝组织脂质蓄积情况;通过马森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及α-SMA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通过DHE染色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检测评估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3.CH及CH-NL对MCD诱导的NASH小鼠肝脏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肝组织中炎性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和浸润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脏组织中炎症介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释放情况;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肝组织中TLR4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制备的白杨素纳米脂质体为近球形结构,大小均一,多分散系数为0.224,平均粒径在121±8 nm,Zeta电位为-37.9±3.4 mV,载药量为10.49%,包封率为91.79%。CH-NL相较于CH而言,在血浆和肝脏的白杨素浓度分别提高了2.04倍和3.32倍。2.与模型组相比,CH及CH-NL给药组小鼠血清中转氨酶活性、肝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MPO、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小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及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且CH-NL效果更明显。3.MCD诱导的NASH模型小鼠肝脏TLR4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表现为TLR4、p-p38、p-p65的表达上调,炎性细胞活化、浸润增加。给予CH或CH-NL干预后,小鼠肝组织中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及炎症因子TNF-α、IL-6释放量较MCD组显著降低,TLR4信号通路被抑制,表现为TLR4、p-p38、p-p65下调。结论:1.白杨素负载纳米脂质体可改善白杨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增加靶器官肝脏中的药物浓度。2.白杨素及其纳米脂质体能有效减轻MC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该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LR4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肝脏炎性细胞的浸润与活化有关。
其他文献
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临床一般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但由于其恶性程度高,转移性强,容易产生耐药等特点,对于治疗肝癌的新药研发迫在眉睫。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依瓦菊内酯(Ivalin)来源于菊科植物天名精属大叶金挖耳,是由山东大学谢卫东课题组提取分离鉴定获得的一种天然桉烷内酯类化合物。大叶金挖耳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福建以及东北等地,民间用来清热解毒,治疗感冒、头痛以及赤眼等疾
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简称TiO2)由锐钛矿相(Anatase)、金红石相(Rutile)、板钛矿相(Brookite)组成,因其廉价、无毒、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了防晒乳液、
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取消了传统的机械传动系统,具有四轮转矩独立可控、转矩响应迅速以及控制灵活等优势,其在车辆纵横向动力学控制、主动安全控制、差动转向控制以及整车稳定性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处治技术是在传统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基础上,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环向围箍碎石桩体,从而提高桩体刚度和强度,有效减少软土地基沉降量。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土工合
叶用甜菜(Beta vulgaris var.cicla)是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常见的药食两用蔬菜,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目前叶用甜菜各方面的研究均较少。叶用甜菜表型多样,人们习惯按照最直观的颜色将其进行分类。不同类型叶用甜菜间除颜色有明显差异,在营养方面和染色体方面到底有哪些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白柄型、绿柄型、红柄绿叶型和红柄红叶型叶用甜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叶片和叶柄的糖类物质、类胡萝卜素、酚类物
钛合金由于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外科植入领域被广泛使用。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制备钛植入体的制造方法,使得钛植入体在骨科领域向精密化、
锂离子电池在过去的20年中已广泛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和混合动力汽车。商用石墨负极的较低的理论容量限制了它们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硅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放电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CKs)是一种在植物体内产生并发挥重要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近半个世纪,CK生理功能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其运输机制研究进展相对缓慢。AtABCG14是被
伴随着我国能源开发、电能传输和电力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十三五”战略规划和“西电东送”能源战略的稳固推进,采用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以下简称“高压
WRKY基因家族存在于植物基因组内,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因具有保守的WRKY结构域而得到此命名。WRKY基因家族参与植物的多个生理生化反应,其中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