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络对集体行动的影响——以天津市两个社区为例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enw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天津市两个小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立足于从社区网络与集体行动的视角,借鉴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协同优势理论等相关理论,提出了社区网络状态对集体行动实践的影响与过程动态分析框架。本文旨在探究在固有的社区网络已形成的情况下,当出现威胁社区居民基本权利的事件后,社区网络在集体行动从开始到结束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与意义。根据近几年在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方向。根据笔者自身居住小区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本文所要研究论述的重点内容,在引出了当今社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集体行动对于社区居民的影响的同时也阐述了本文希望通过社区网络的动态分析与集体行动理论相结合试图探索社区网络对集体行动产生与影响。  第二章描述了前人对于集体行动和社区网路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维度,并加以整理与分类。将集体行动相关理论进行整理,并将其梳理结构取向、理性取向、情感取向三个维度加以区分。  第三章在框定了集体行动与社区网络两者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理论的逻辑框架与相关研究方法。  第四章介绍两个社区居民集体行动的案例经过。描述了两个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背景与集体行动发生的客观缘由。简要介绍了事件发生的过程与最终结果。  第五章以两个社区居民的访淡材料为基础,分别介绍了两个社区社区网络概述,其中包括社区居民规模、居民关系融合程度、社区网络的核心人物与集体行动事件的流程分析。并分析得出两个小区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的结论。  第六章为分析章节,根据前文的研究逻辑框架总结社区网络对集体行动的过程各环节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认为紧密的社区网络对集体行动的准备、开展、实施以至于最终的结果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第七章为总结全文。论述社区网络在活动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起着一定的  重要作用,但在问题提出与行动选择阶段却没有太大的突出影响。并呼吁通过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与紧密的社区网络,为建设和谐社区而打下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目前在住房机会分配的研究中,主要有两种理论思路,一种强调分配权力的延续作用,另一种强调市场机制对再分配机制的替代作用。本研究试图在这两种理论的基础上,以2008年上海市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专家知识与政治决策”之间的关系逐步成为广受关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研究在探讨专家知识的社会行动属性以及公共决策的技术-政治过程基础上,从专家体制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体现,是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对于失地农民人际关系
农村税费改革自2000年开始试点以来对于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进入崭新发展阶段确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这项改革也给农村
宗族,作为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关系,因其赋予成员强烈的归属感、道德感和责任感,在当今农村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左右乡村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尤其是80年代以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