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丘陵地区水稻规模经营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loodfo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谁来种粮”“怎么种粮”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规模化经营是解决未来农村“谁来种粮”“怎么种粮”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t,其中水稻产量为21213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32.2%,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四川水稻种植面积187.4万hm~2,约占粮食作物的30%,总产1479万t,占粮食作物的42.3%。四川水稻规模化种植面积占全省粮食规模经营面积的52%。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124.1万hm~2,占全省水稻面积的66.2%。但是相对于四川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土地分布零散,基础条件薄弱,机械化水平不高,发展水稻规模化生产必须选择其特有的模式与道路。本研究通过实地了解丘陵地区水稻规模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状况,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探查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分析面临的问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提出如何完善丘陵地区水稻规模经营发展的相关对策。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5个部分:(1)根据统计数据和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信息,对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及规模经营基本情况作了分析,明确了其在全省的地位和主要特点。(2)选择35个县(市、区)开展水稻规模经营主体问卷调查,以问卷得到的数据为基础,研究四川省丘陵地区水稻规模经营主体基本特征、投入与产出、经营态度与行为、政策意识情况,详细了解丘陵地区水稻规模经营发展现状、影响因素。调查表明,户主受教育年限、农业机械化水平、贷款难易程度、是否参加水稻保险、是否建粮食加工场、是否享受政府项目补贴,对水稻经营规模大小产生显著影响。(3)选择以秦永久种粮大户、稻香坛种养殖家庭农场、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农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4种水稻规模经营主体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分析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得出相应的经验启示。(4)主要对四川丘陵地区水稻规模经营发展中具备的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优势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基础设施条件薄弱,与成都平原和省外平原区相比,基础条件总体上较为落后,丘陵地区水稻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制约,丘陵地区农机装备总量仍然偏少,集中育秧、机械化插秧等关键环节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三是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种植户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直接经济效益。四是水稻主导品种不突出,不利于打造优质大米品牌,优质稻并未变成真正的优质米,不能实现优质优价。五是社会化服务滞后,当前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生产在病虫害防治、机收环节社会化服务水平较高,在集中育秧、机械插秧、烘干等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偏低,大部分调查主体认为获取的农业信息技术部分满足甚至不能满足自己进行农业生产的需求。六是土地流转不规范,相关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土地流转信息闭塞,土地流转机制仍然不健全。(5)基于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完善丘陵地区水稻规模生产经营的相关对策。主要包括:着力补齐基础短板,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机械化基础保障、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降成本增效益,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树立适度规模经营的理念、改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延伸稻米生产产业链条;加快完善配套机制,保护主体种粮积极性。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其他文献
四川盆地是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该区域小麦种植制度正从“麦玉苕三熟制”向“稻麦两熟制”转变。在“稻麦两熟制”轮作系统中,早播早熟型小麦是比较理想的品种类型,它既能充分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光热水资源,也能解决小麦因开花后期高温逼熟而导致产量降低的问题,此外,小麦抽穗期与成熟期高度相关,且主要受春化光周期基因的影响,为了阐明早播早熟型小麦品种生长发育特性的遗传机理,并挖掘相应的连锁标记,以期能用于指导育
学位
西南麦区收获季多阴雨导致籽粒易穗发芽是造成该区域小麦品质劣化和商品性差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脱落酸(ABA)喷施时期和喷施浓度对小麦穗发芽抑制效果及其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宜该区域的ABA喷施组合技术模式,可为生产上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穗发芽和改善小麦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鉴于此,本试验选取白皮小麦品种中科麦138和红皮小麦品种绵麦367为试验材料,通过灌浆初期(15DAA)、灌
学位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已经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因此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对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玉米籽粒中干物质70-90%都储存于胚乳,胚乳是玉米的主要储藏器官,也是决定玉米经济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胚乳细胞的发育、增殖、充实情况决定了玉米籽粒的产量与品质,因此深入研究玉米胚乳细胞的发育状况对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玉米胚乳性状相关基
学位
玉米是一种典型的异交作物,通过不同自交系组配选育优良杂交种,是利用玉米杂种优势的经典方法。因此,研究新自交系的育种潜势,对指导玉米育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13份新自交系、8份骨干系和5份标准自交系为材料,通过表型和SSR标记鉴定,研究比较自交系间的遗传差异;并用Griffing方法Ⅳ组配210个杂交组合,分析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以期明确新自交系的育种潜力,为进一步合理应用或改良提供参
学位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是由多种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引起的小麦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真菌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是在扬花期喷施杀菌剂,但若在扬花期遇到连续降雨或连续阴天的情况,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多雨天气又会导致不能正常施药或使植株上药液大量流失,为保证防治效果常增加使
学位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种植中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目前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如三唑类杀菌剂己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以及新型防控杀菌剂噻呋酰胺等。由于增加了杀菌剂的使用年限和提高了使用剂量,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逐渐降低,从而导致了抗药性菌株或群体的产生,造成了病害防治越来越艰巨的局面。本试验从四川不同水稻产区采集水稻纹枯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nimum inhibi
学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饲作物,玉米黄曲霉穗腐病严重影响玉米收获前产量和收获后品质。黄曲霉菌可以产生黄曲霉毒素,此毒素具有强致癌性,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四川是我国玉米重要生产地之一,其面积广、气候多样等使得玉米黄曲霉穗腐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弄清四川玉米黄曲霉穗腐病发生影响因素及黄曲霉群体结构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调查了四川玉米主产区黄曲霉穗腐病的发生情况,并对黄曲霉菌群体结构进行分析、最后探索影响该病害发生
学位
甜叶菊为天然低热量高甜度的新型甜味剂的来源植物,其叶片中的甜菊糖苷甜度约为蔗糖的200-300倍,其中RA(rebaudioside A)、RD(rebaudioside D)和RM(rebaudioside M)为优质糖苷;甜叶菊还具有降血压,抑菌,抗结核等药理作用。选育耐盐和高优质糖苷含量的甜叶菊品种将有助于甜叶菊种植业发展。离体培养条件下,通过辐射诱变等技术创制突变体是植物获得优良品种的重要
学位
油菜是四川省的优势农作物之一,油菜籽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近10年来发展较快。四川丘陵旱地油菜种植比例较大,随着农村劳动力数量及结构的变化,油菜机械化生产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旱地油菜主要以直播方式为主。氮肥与密度是影响油菜产量及抗倒伏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于2017-2019年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文堂村开展了不同种植密度试验、不同品种与施氮量大田试验。2017-2018年选用绵邦油1号进行不同密度
学位
为选择适宜本区域机插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本试验于2017年在乐至县石湍镇天宫堂村,以18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的生育期、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干物质积累与转化、产量与产量构成、稻米品质特点。主要结果如下:1.秧苗素质与栽插质量:栽插期的苗高、叶龄、茎粗、秧苗密度等指标存在显著或极限差异,其中苗高在13.99~22.08 cm,秧块秧苗密度在0.87~1.60苗/cm~2。秧苗苗高与伤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