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增效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增效作用初探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w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是由多种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引起的小麦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真菌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是在扬花期喷施杀菌剂,但若在扬花期遇到连续降雨或连续阴天的情况,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多雨天气又会导致不能正常施药或使植株上药液大量流失,为保证防治效果常增加使用剂量或施药次数,施用药剂大部分有效成分飘逸流失进入环境,不仅降低了农药的利用率,影响防治效果,造成农药浪费,还会引起环境污染问题。向药剂中加入增效剂可以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利于药液在叶面铺展和黏附并耐雨水冲刷,减少制剂有效成分流失,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量。本试验以氰烯菌酯和戊唑醇杀菌剂作为供试药剂,探究了激健、有机硅和安融乐三种增效剂对氰烯菌酯和戊唑醇药液表面张力系数、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和铺展面积影响;用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检测不同增效剂及浓度对两种药液在小麦植株上的沉积量影响,以及增效剂激健对杀菌剂戊唑醇耐雨水冲刷能力的影响;对两种杀菌剂抑制赤霉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增效作用;挑选出沉积量试验中表现最好的增效剂浓度,探究对杀菌剂田间防治赤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并对小麦收获后的产量及籽粒中的药剂残留量进行测定,以期找出增效效果最好的增效剂。结果表明:1.三种增效剂都能降低氰烯菌酯和戊唑醇药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和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增大药液在小麦叶片上的铺展面积,显著提高药液在小麦植株上的沉积量,减少药液飘逸,提高靶标沉降量,能减少用药量30%,增效作用表现为有机硅>激健>安融乐,耐雨水冲刷试验结果表明,激健可以提高戊唑醇耐雨水冲刷的能力。2.菌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增效剂激健和安融乐单独使用对赤霉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在与杀菌剂氰烯菌酯混用时,激健增效比值为1.1313,安融乐增效比值为1.4359,对氰烯菌酯有增效作用,与戊唑醇混用时,增效比值均小于1,对戊唑醇没有增效作用。3.田间防效试验发现:这几种增效剂都可以在减少氰烯菌酯和戊唑醇用药量的情况下,增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增加小麦产量,但并不会提高杀菌剂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量,其中增效效果最好的是激健,0.36 mL/L与杀菌剂混用能减少用药量30%~50%,有机硅0.7 mL/L和安融乐0.2 mL/L与杀菌剂混用能减少用药量30%。
其他文献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范围内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产量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由于受到长期的人工定向选择影响,小麦的遗传基础和变异范围日渐狭窄,成为限制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成为解决当前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的关键问题。小麦的近缘种属中包含大量的优质基因资源,是小麦品种改良的丰富基因库。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可以将其携带的优良基因
学位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其光、温、水、气、热等生态条件适宜水稻生长发育,并且具有较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四川省具有大量水稻种植面积,但由于气候及生态环境地域差异较大,各区县水稻产业布局以及种植结构有待调整优化。GIS技术具有即时、迅速、高效和广范围的空间信息整理、分析、加工和处理能力,进而取代种植调查成为水稻适宜性种植评价的重要技术方法。本研究基于GIS技术,在农
学位
地方品种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丰富的农艺性状和基因组多样性,在现代育种遗传基础越来越窄的情况下,小麦的地方品种成为了重要的种质资源,且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在小麦品质育种中有着优秀的潜力。小麦的品质大多是数量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表现为连续变异,遗传基础复杂。在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作为新的技术开始应用于植物领域,在其等位基因覆盖率广、
学位
间套作种植模式不仅能提高磷肥的利用效率,同时具有高效利用土壤中储存磷素的能力,这对控制磷肥投入,减少由土壤磷累积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及维持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体系中大豆磷吸收优势的调控途径。大田试验为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大豆单作与带状套作两种种植模式,两个磷水平(不施磷处理,记为P0;常规施磷20 kg P ha-1处理,记为P20)。盆
学位
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ie]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味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中药材。目前市场上的半夏主要以叶型划分种类,通过块茎及珠芽进行繁殖,此种繁殖方式的弊端是会引起病毒积累,进而导致半夏块茎逐渐退化,严重影响半夏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选育半夏高产优质品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半夏的辐射诱变育种还鲜有报道,虽已有人在进行半夏多倍体研究,但大多局限
学位
2018~2019年以四川地区主推优质杂交籼稻品种宜香优2115、F优498和川优6203为材料,采取毯苗机插栽培方式,在四川的南部、射洪、安州和大邑4个生态点,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特性、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四川地区机插杂交籼稻增产提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生态条件和播期对机插杂交稻生育进程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生态条件下机插杂
学位
四川盆地是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该区域小麦种植制度正从“麦玉苕三熟制”向“稻麦两熟制”转变。在“稻麦两熟制”轮作系统中,早播早熟型小麦是比较理想的品种类型,它既能充分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光热水资源,也能解决小麦因开花后期高温逼熟而导致产量降低的问题,此外,小麦抽穗期与成熟期高度相关,且主要受春化光周期基因的影响,为了阐明早播早熟型小麦品种生长发育特性的遗传机理,并挖掘相应的连锁标记,以期能用于指导育
学位
西南麦区收获季多阴雨导致籽粒易穗发芽是造成该区域小麦品质劣化和商品性差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脱落酸(ABA)喷施时期和喷施浓度对小麦穗发芽抑制效果及其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宜该区域的ABA喷施组合技术模式,可为生产上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穗发芽和改善小麦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鉴于此,本试验选取白皮小麦品种中科麦138和红皮小麦品种绵麦367为试验材料,通过灌浆初期(15DAA)、灌
学位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已经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因此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对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玉米籽粒中干物质70-90%都储存于胚乳,胚乳是玉米的主要储藏器官,也是决定玉米经济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胚乳细胞的发育、增殖、充实情况决定了玉米籽粒的产量与品质,因此深入研究玉米胚乳细胞的发育状况对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玉米胚乳性状相关基
学位
玉米是一种典型的异交作物,通过不同自交系组配选育优良杂交种,是利用玉米杂种优势的经典方法。因此,研究新自交系的育种潜势,对指导玉米育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13份新自交系、8份骨干系和5份标准自交系为材料,通过表型和SSR标记鉴定,研究比较自交系间的遗传差异;并用Griffing方法Ⅳ组配210个杂交组合,分析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以期明确新自交系的育种潜力,为进一步合理应用或改良提供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