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Cu材料焊接的蓝光半导体激光与光纤激光复合光源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t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的高反射性和高导热性对于激光焊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红外波长光纤激光焊接铜材料,吸收率低。采用450nm蓝光半导体激光铜焊接,吸收率高,成为未来重要发展趋势,但是单一蓝光激光器价格昂贵。本文重点研究了蓝光半导体激光与光纤激光复合方法,模拟了复合光源焊接铜材料的工艺参数,设计了450nm蓝光与1060nm光纤激光复合装置,为制造商们提供一种既节约成本而又高效的铜材料激光焊接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分析了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焊接铜材料的优势,焊接接头设计、激光能量密度、焦点位置、保护气体等工艺参数的影响。建立了铜材料双光束激光深熔焊温度场的能量吸收物理模型,采用高斯旋转体热源进行了焊接模拟。
  (2)利用COMSOL软件模拟了450nm半导体激光和1060nm光纤激光复合焊接铜材料温度场。双光束复合焊接的光纤激光比单一光源吸收率能提高20%;分析了300W、500W和700W蓝光与1000W光纤激光复合,热源间距在2.2-6.2mm、焊接速度10-30mm/s之间,焊接温度场和光源吸收率的影响关系。
  (3)设计了铜材料焊接的450nm蓝光和1060nm光纤激光复合装置,包括激光隔离防护和光路复合。激光隔离防护部分使激光器出射光经过第一组合双折射棱镜时分为O光和E光,偏振面分别旋转45°后在第二组合双折射棱镜中重新合为一束。铜材料反射光经过第二组双折射棱镜时同样分为O光和E光,但经过第一组合双折射棱镜时分别沿原路返回,从而防止激光器被损坏。
  (4)焊接装置的光路复合部分包括1060nm光纤激光反射镜与聚焦透镜镜、450nm半导体激光聚焦镜和二向色透镜。利用二向色镜使450nm半导体激光透射97.2%、1060nm光纤激光98.2%反射,移动光纤激光反射镜能实现双光束光斑间距和位置可调,适合于任意焊接方向,能量损耗约为10%。
  论文研究工作对于促进我国蓝光激光器发展及其在汽车动力电池、电力行业、航空航天的铜焊接及3D打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显示技术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相变显示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帧率和低能耗的优势备受业界关注。但是,当前的相变显示技术还不能满足柔性化的需求,相关研究还处在初期阶段。本文系统研究了相变显示技术关键材料——相变材料的柔性性能及其相关机理,利用屈曲结构提升了反射式相变显示技术的可拉伸性,探索了柔性透射式相变显示技术光学结构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可应用于反射或透射式相变显示技术的新型相变复合材料。本文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通过磁控溅射直接沉积相变显示的多层膜于柔性衬底,依靠扫描电子显
传统的数字相干光接收机(DCR)支持偏振复用高阶调制解调技术和链路损伤的数字化补偿,在超高速、超长距离骨干网领域应用广泛。但DCR光学前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适合于城域网、数据中心和光接入网这类对成本敏感的应用领域。最近简化数字相干光接收机(S-DCR)逐渐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S-DCR在光学前端单个偏振方向只使用单个探测器,通过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实现光场重建,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灵敏度的特点。
  本文为围绕着S-DCR中恒模算法(CMA)的设计与优化展开工作。首先,研究了S-DC
常规高斯光束由于远场光斑形状单一、能量分布不均匀且存在一定发散角等缺点,难以满足激光应用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将高斯光束整形成特定强度和相位分布的特殊
  光场,在光学领域吸引了广泛关注。空间光调制器的普及应用,也进一步推动了激光光束整形技术的进展,有望实现激光光场的动态精细调控。
  论文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利用复振幅调控技术将高斯光束整形为特殊空间结构光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阐述了利用空间光调制器进行光束整形的基础理论,包括相位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复振幅调控技术以
目标分割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多年来研究人员对目标分割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一直未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近年来兴起的深度学习技术将目标分割的性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在很多工业场景下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目标分割模型大多侧重于追求更高的检测性能(例如mAP等),对于许多相对单一的工业场景来说,更高的分割精度比检测性能更加重要,例如工业测量、工业缺陷检测等场景。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目标分割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精度目标分割模型,并尝试将模型应用于工业场
相偏光栅投影技术是一种结构光非接触测量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和优良前景。虽经过多年发展,但现有的相偏光栅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文基于数字相偏光栅投影技术,研究相偏光栅投影技术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对于相位展开算法,本文提出一种不用约束相位展开路径的空间相位展开算法,它可以较快地完成相位展开,同时又能避免噪声在包裹相位图中的传播。该算法将包裹相位图的像素点进行分类,并利用检测出的边缘像素点对包裹相位图进行分区,对各区分配叠加相位值后,对不同类别的像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商品包装印刷后的成品质量,故用于制备包装的模切板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于模切板加工等非金属加工行业,传统锯床切割技术生产效率、加工精度等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生产需要;高效、高精度、低成本的激光模切机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轴快流CO2激光器因其电光转换效率高、输出功率范围广、功率稳定性好和非金属材料吸收率高等优点,是精密模切板加工的首选激光器。然而激光加工模切板存在着“火柴头”现象、切割缝宽不均匀、功率随动控制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STM32F103ZET6的轴
空芯反谐振光纤(HC-ARF)是近年来被提出的一种空芯微结构光纤,其利用反谐振原理进行光信号传输。该种光纤具备低损耗、超宽传输带宽、高双折射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光纤传感、高功率超快激光传输等领域。本论文主要对HC-ARF进行结构设计与光学特性分析研究,对普通传统反谐振光纤进行结构创新,结合有限元基本思想对光纤进行仿真计算和优化,以获得更加优良的光纤性能,有利于此类光纤的实际制备及应用实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论文从空芯反谐振光纤的研究背景、导光机理出发,简要介绍了此类光纤的实践应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 SMF)通信系统将无法满足未来的网络容量需求。基于多芯光纤(Multi-core Fiber, MCF)的空分复用(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SDM)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提高通信系统容量的技术,因此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多芯光纤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制备高性能的多芯光纤与标准单模光纤之间的复用/解复用器件。通过复用/解复用器件,多芯光纤的每个纤芯才能够与单模光纤连接,实现光信号的输入/输
随着网络数据流量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光纤通信正朝着超高速率、超长距离、超大容量和超低损耗的趋势发展,这对如何控制从发射机到光纤信道再到接收机这一传输过程中引入的物理损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见的物理损伤包括损耗、色散与非线性,本文主要聚焦色散效应。为了能在数字域更好的补偿色散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劣化和对光信号质量的影响,需要在接收端对系统色散进行精确估计,由此诞生了多种色散估计算法。本文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思想开展色散估计算法研究,结合仿真软件VPI与Matlab平台搭建单载波28GBaud长距离偏振
利用机器视觉进行商品包装印刷缺陷检测,具备良好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针对商品包装,从结构、色彩等方面检验商品包装印刷是否合格,检测出缺印、多印、偏色、偏移等缺陷,对正品与次品进行分类,旨在服务于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本文针对课题研究目标,着重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模板匹配的不良品识别算法,其中印刷结构一致性的检测是本文算法的核心,本文提出了基于边缘点集距离与基于HOG特征的两种算法方案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使用霍夫直线检测进行图像的初始姿态估计,并搭建图像金字塔结构进行由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