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性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的桩基设计理念,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由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由于认识水平和计算手段所限,许多工程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群桩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即使考虑了桩土的共同作用,也往往采用弹性理论将桩与承台或筏板按固定比例分担上部结构荷载,这与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理念完全不同。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工作时部分或全部桩达到一定程度的非线性状态,因此不宜采用弹性理论来计算基础的沉降。PDR法是计算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一种经验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桩的非线性和桩—土—筏的共同作用。在PDR法的基础上,依据工程实测资料,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该法将基础承担上部结构的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用桩筏相互作用系数对沉降控制复合桩基作非线性分析。另外,计算基础沉降时对土层压缩模量进行修正,能反映当基础下存在超固结土时的影响。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中各单桩为摩擦桩,桩距较大,因此它的工作性状与单桩比较接近。本文用有限元接触理论分析了单桩在高荷载水平下的非线性特性,计算了桩极限承载力和刺入沉降。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筏板刚度、桩刚度、土体弹性模量、桩数对基础平均沉降、不均匀沉降及桩土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了基底压力和桩顶反力,并对该工程作了沉降观测。测试结果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的平均沉降与常规桩基相比有所增大,但仍然可满足使用要求;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并没有降低工程的安全度,而基础造价大大降低,效益显著。
其他文献
与传统的现浇结构相比,装配整体式结构不仅环保、质量高、节约劳动力,而且还具有高效、低成本,节约材料等优点。通常,节点连接区域是装配整体式结构的薄弱部位,也是影响其抗震性能
框架填充墙在地震作用下不仅发生平面内破坏,而且还会出现平面外的倒塌破坏。页岩烧结保温砌块砌体墙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型建筑墙体。为了研究框架填充墙的平面外抗震性能,本文
预应力混凝土在我国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传统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在复杂的现代结构上的应用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的研究内容来源于其中几个工程
本文从方便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利用Web GIS来建立铁路设备动态管理体系的方法.将Web GIS技术应用与铁路设备动态管理,具有一般信息管理技术不具备的优势,可以实现铁路设备信
钢材生产工艺出现新的突破,特别是微合金化及热机械控制技术等先进工艺的诞生,使建筑结构用钢有了高强钢这一新的选择,随之高强钢在国内外许多建筑及桥梁结构中成功应用,取得显著
该文以兴业大厦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其逆作法特征,以如何更有效地减少基坑变形为目的,结合实测作了分析和探讨.首先分析了基坑开挖时墙背土体应力状态变化特征和规律,就
沉积场地对地震波的散射会影响地表场的地震动,以及附近地面上的建筑物,因此对此类问题的求解,在理论和工程应用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从简单到复
基础隔震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的比较成熟的一种减震控制技术,国内外对基础隔震有广泛的研究,但是对影响基础隔震结构扭转的因素以及控制指标研究并不充分。特别是对影响基础隔
本论文根据战略规划的要求和特点,应用多学科的知识,采用“学习控制”型的战略研究模式,在分析国内外有关交通系统战略规划实例的基础上,基于沈阳市社会经济、交通系统快速发展的
黄土中含水量的变化会对其变形和强度特性造成重要影响,致使黄土工程出现沉陷、塌岸、开裂、边坡失稳等灾病害问题,而土体中水分迁移是造成含水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