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隔震结构扭转效应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s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隔震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的比较成熟的一种减震控制技术,国内外对基础隔震有广泛的研究,但是对影响基础隔震结构扭转的因素以及控制指标研究并不充分。特别是对影响基础隔震结构扭转的影响因素的控制研究很少。因此,研究不同因素对地震作用下结构扭转反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基础隔震模型,分别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并选取某工程实例作实践分析。论文首先分析了结构扭转产生的因素,在总结基础隔震结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本文基础隔震结构扭转控制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思路。然后给出了隔震扭转研究的分析模型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的相对扭转效应,给出不同基本周期下基础隔震扭转效应的拟合公式。采用数值实验的方法,分别对大偏心大周期比和小偏心小周期比两种实验水平下基础隔震结构的扭转进行了研究。论文最后以某实际工程为例,研究了考虑隔震层非线性条件下,基础隔震结构名义扭平周期比与隔震层偏心率对基础隔震结构扭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扭平周期比及隔震层偏心率对结构的扭转影响显著,两因素交互作用对结构扭转影响不显著。对扭平周期比为0.7~1.0,隔震层偏心率为0.08~0.32的结构,扭平周期比对扭转效应影响更大。对扭平周期比为0.78~0.84,隔震层偏心率为0.01~0.04的结构,偏心率对扭转效应有更大影响。研究认为,扭平周期比小于0.85的隔震结构,建议隔震层的偏心率不应大于0.03;隔震层偏心率小于0.04的结构,建议扭平周期比不应大于0.82。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土木工程领域,大跨度超薄钢结构和超细长的特种钢结构等技术成为可能。本文主要研究了钢板薄膜效应和预应力撑杆柱两项钢结构新技术。钢板薄膜效应
节能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建筑能耗在我国各能耗中高居榜首,而墙体是整个建筑中耗能最大的部位,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重点。目前,在各种建筑节能手段中
纤维增强塑料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简称FRP) 加固砌体结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结构加固新方法。由于具有耐久性好、施工简便快捷、几乎不改变构件原有尺寸等特点,这一加
与传统的现浇结构相比,装配整体式结构不仅环保、质量高、节约劳动力,而且还具有高效、低成本,节约材料等优点。通常,节点连接区域是装配整体式结构的薄弱部位,也是影响其抗震性能
框架填充墙在地震作用下不仅发生平面内破坏,而且还会出现平面外的倒塌破坏。页岩烧结保温砌块砌体墙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型建筑墙体。为了研究框架填充墙的平面外抗震性能,本文
预应力混凝土在我国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传统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在复杂的现代结构上的应用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的研究内容来源于其中几个工程
本文从方便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利用Web GIS来建立铁路设备动态管理体系的方法.将Web GIS技术应用与铁路设备动态管理,具有一般信息管理技术不具备的优势,可以实现铁路设备信
钢材生产工艺出现新的突破,特别是微合金化及热机械控制技术等先进工艺的诞生,使建筑结构用钢有了高强钢这一新的选择,随之高强钢在国内外许多建筑及桥梁结构中成功应用,取得显著
该文以兴业大厦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其逆作法特征,以如何更有效地减少基坑变形为目的,结合实测作了分析和探讨.首先分析了基坑开挖时墙背土体应力状态变化特征和规律,就
沉积场地对地震波的散射会影响地表场的地震动,以及附近地面上的建筑物,因此对此类问题的求解,在理论和工程应用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从简单到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