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黄土水汽迁移规律的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中含水量的变化会对其变形和强度特性造成重要影响,致使黄土工程出现沉陷、塌岸、开裂、边坡失稳等灾病害问题,而土体中水分迁移是造成含水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掌握土体中水分迁移规律不仅可以完善非饱和土体的理论研究工作,对实际工程也具有重要意义。水分迁移主要分为气态水迁移和液态水迁移两种,本文以西安地区的非饱和黄土作为研究对象,在等温条件下对非饱和黄土进行了气态水迁移规律和气、液水混合迁移规律的试验研究,结合推导所得的气态水迁移方程和液态水迁移方程,运用数值计算软件对方程进行编程求解,最后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基于试验结果,探讨在不同影响因素下气态水迁移规律和气、液态水混合迁移规律以及两者的关系。试验研究表明:含水量水平、梯度的改变对气态水迁移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含水量梯度对气态水迁移量的影响程度较含水量水平高;其次,随着迁移时间的增加,气态水迁移量也逐步增大,但是迁移速率会逐渐降低。试验数据还表明,在保持含水量梯度不变的情况下,气态水迁移量随含水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当含水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气态水迁移量反而减小。通过试验对比揭示出当含水量低于某一界限值时黄土中只存在气态水迁移,高于该临界值时,土体中水分迁移形式由气态水迁移转变为气、液态水混合迁移,且随着含水量的提高,气态水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渐降低。利用非饱和土力学等相关理论,推导得到了二维气态水及液态水迁移方程。然后运用有限差分法将迁移方程转化为差分形式,进而利用fortran软件编制计算程序,对不同初始含水量分布下的气态水迁移以及气、液态水混合迁移进行了数值分析。首先对非饱和土体中只存在气态水迁移时进行数值计算,结合试验结果验证气态水迁移方程和程序的合理性;其次考虑非饱和土体中气态水迁移和液态水迁移同时存在时,将气态水和液态水迁移方程进行耦合得到计算结果,结合试验结果验证其合理性。
其他文献
纤维增强塑料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简称FRP) 加固砌体结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结构加固新方法。由于具有耐久性好、施工简便快捷、几乎不改变构件原有尺寸等特点,这一加
与传统的现浇结构相比,装配整体式结构不仅环保、质量高、节约劳动力,而且还具有高效、低成本,节约材料等优点。通常,节点连接区域是装配整体式结构的薄弱部位,也是影响其抗震性能
框架填充墙在地震作用下不仅发生平面内破坏,而且还会出现平面外的倒塌破坏。页岩烧结保温砌块砌体墙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型建筑墙体。为了研究框架填充墙的平面外抗震性能,本文
预应力混凝土在我国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传统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在复杂的现代结构上的应用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的研究内容来源于其中几个工程
本文从方便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利用Web GIS来建立铁路设备动态管理体系的方法.将Web GIS技术应用与铁路设备动态管理,具有一般信息管理技术不具备的优势,可以实现铁路设备信
钢材生产工艺出现新的突破,特别是微合金化及热机械控制技术等先进工艺的诞生,使建筑结构用钢有了高强钢这一新的选择,随之高强钢在国内外许多建筑及桥梁结构中成功应用,取得显著
该文以兴业大厦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其逆作法特征,以如何更有效地减少基坑变形为目的,结合实测作了分析和探讨.首先分析了基坑开挖时墙背土体应力状态变化特征和规律,就
沉积场地对地震波的散射会影响地表场的地震动,以及附近地面上的建筑物,因此对此类问题的求解,在理论和工程应用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从简单到复
基础隔震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的比较成熟的一种减震控制技术,国内外对基础隔震有广泛的研究,但是对影响基础隔震结构扭转的因素以及控制指标研究并不充分。特别是对影响基础隔
本论文根据战略规划的要求和特点,应用多学科的知识,采用“学习控制”型的战略研究模式,在分析国内外有关交通系统战略规划实例的基础上,基于沈阳市社会经济、交通系统快速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