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血清抗炎性因子IL-10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ul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壁对损伤和刺激的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通过检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抗炎性因子白介素-10(IL-10)血清水平的变化,明确其与脑梗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密切关系及意义。   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的脑梗塞急性期(24小时之内)住院治疗患者。根据脑梗塞灶面积,将其分为大、中、小梗死灶,3个亚组。同时全部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根据斑块的有无将脑梗塞组分为两个亚组,即分成梗塞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梗塞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然后分别采血,用ELISA方法对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组)分别在发病后第1、3、7天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某1天的血清IL-10进行检测。得到的全部数据结果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脑梗塞患者与正常健康体检者相比,IL-10血清水平在第1、3、7天均较正常对照组普遍升高(P<0.01),升高幅度以第三天为最显著,说明从第一天到第三天是急速升高,且第三天呈最高状态,以后缓慢下降,第七天高于第一天,第一天呈最低状态,即使第一天也高于正常水平(P<0.05);血清IL-10水平与梗塞灶面积大小无明确相关性(P<0.05);病例组中血清IL-10水平伴颈动脉硬化斑块者较不伴颈动脉硬化斑块者高(P<0.05),伴颈动脉硬化斑块者升高幅度较不伴颈动脉硬化斑块者缓慢或者水平较低(P<0.05)。   结论:白介素10在缺血性脑梗塞患者中水平增高,说明IL-10参与了脑梗塞的炎性反应过程。同时分析IL-10分泌增高的机制发现其对神经元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并且IL-10在不同时间段表达不同,到第7天时血清IL-10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继续发挥其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可以将IL-10的血清检测作为脑梗塞早期临床治疗及干预的试验指标,以便控制脑卒中的进展和复发。血清IL-10水平伴颈动脉硬化斑块者较不伴颈动脉硬化斑块者高,说明IL-10作为一种抗炎细胞因子,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动脉硬化斑块作用。脑梗塞伴颈动脉硬化斑块者升高幅度较不伴颈动脉硬化斑块者缓慢或者水平较低,说明有动脉硬化的不稳定斑块发病率的增高与血清IL-10水平的降低相一致。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了半导体薄膜型气敏元件的导电机理,介绍了为探测NOx(NO_2、NO)有害气体而研制的SnO_2薄膜型气敏元件的结构、气敏特性及应用气敏元件制成的报警、测量两用仪的原理
本文提出了灰色控制系统极值白化最优控制的概念.对于灰色线性二次问题给出了极值白化最优控制存在的条件,性能指标的估计以及在极值由化最优控制反馈下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I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风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4年间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314例完整的临床病例,
论文以天津市某国有企业在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础,分析了国有企业在实施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主要问题,最后探索性地从提升薪酬管理水平、完善考
本文介绍了微机模糊控温系统。阐述了模糊控制器的原理与设计。给出了实验结果和结论。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microcomputer fuzzy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h
目的:研究中药煎膏剂型预防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及中医药辨证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为放射性食管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邢
创意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是文化艺术设计和商品生产的结合,它推崇创新与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这已成为现代设计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现实问题
目的:   1.探讨抑郁症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病率。   2.探讨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3.探讨抑郁症状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包括住院时间、死亡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TSH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临床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就诊的278例疑似冠心病的自然绝经女性患者,均行冠状
本文介绍了在用单向法进行主轴回转精度测试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由微机及软件实现产生误差圆图象,对测试数据用正弦回归法分离测量球安装偏心分量,并用单纯形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