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在含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乏燃料后处理料液等核工业相关含铀水体中分离和回收铀、钚等关键核素对缓解核能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乏燃料后处理料液的高温、强酸和强辐射特性对应用于该环境的分离材料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固相吸附技术具有操作灵活、富集因子高、减容比大、不使用有机溶剂、不产生第三相、二次废物量小、便于固化处理、吸附动力学快、吸附效率高等优点。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一种通过共价键连接的新型多孔晶态材料。这类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好、孔径和结构灵活可调以及功能化方式多样等优势,这些特性使得COFs成为优质固相吸附材料的候选者,以上特点使得COFs材料在放射性核素分离回收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综上,本论文围绕着新COFs材料的设计、合成及铀等关键性核素的分离展开了研究工作:通过常规溶剂热法制备COFs粉末材料作为固相吸附剂,通过固相吸附法实现含铀水体中铀酰离子的去除。另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固相吸附技术,但始终存在一个瓶颈问题,即当酸度上升至0.1 M(pH=1)以上时,绝大多数功能化固相吸附材料的活性位点将失去与铀酰离子的络合能力,因此,固相吸附法暂时无法应用于高酸度条件下,对乏燃料中的铀进行分离。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本文通过界面法制备COF膜材料,使用膜分离方法面对高酸度的分离环境。因此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向组成。(1)选取合适的COF材料作为吸附剂,以固相吸附的方法去除各类含铀水体中的铀酰离子。通过设计不同的连接模块合成了具有相似结构和不同孔径、不同功能基团的三种COF材料TpPa-1、TpMa和Dp-COF粉末。巧妙的结构预设计使Dp-COF具有朝向孔中心且空间位置恰当的三个羧基,通过羧羰基与羟基间的氢键桥连得到了具有独特的双环孔结构的COF材料,其双环内孔由于略大于铀酰离子的孔径大小,有利于其对铀酰离子的匹配性吸附,从而大大降低质子化效应的影响。即使在pH=1的模拟乏燃料后处理料液中,Dp-COF对铀的吸附量也能达到66.25 mg g-1,在pH=4.5时,吸附量增加,Dp-COF对铀的吸附量可达317.25 mg g-1。(2)通过界面法制备COF膜材料,使用膜分离方法面对乏燃料后处理料液的高酸度的分离环境,以实现金属截留和降低酸度的效果。本论文使用有机-有机溶剂界面法,以2,4,6-三羟基-1,3,5-苯三甲醛为节点单体与间苯二胺通过醛胺缩合反应,合成出COF膜TpMa。利用XRD、SEM、FT-IR、固体核磁等表征手段对TpMa进行了表征,通过酸稳定性,热稳定性,辐照稳定性等测试了该材料拥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酸稳定性和辐照稳定性。在过滤实验中,TpMa纳滤膜展现出了出色的金属离子阻截和质子透过性能,在酸度高达5M HNO3条件下仍能保持对H+的选择性透过性能,这使得TpMa能够轻松适应乏燃料后处理料液的苛刻环境,用于乏燃料后处理料液中的脱酸处理,以便用于后续的铀及其他金属离子的去除分离。
其他文献
在当今素质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正视学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期间融入沟通艺术,确保师生之间的对话更加平等、和谐、通畅,以此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学生相应的支持。同时,教师也应将学生放置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借助适当的言语与沟通艺术,提高沟通效率。
为高效开发川南海相深层页岩气,在“极限动用”开发理论指导下提出深层页岩气开发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案,并开展具体应用实践。针对页岩气开发影响因素多、单井产量偏低、多处于效益边际等问题,建立“透明地质体”,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多因素评价、全生命周期持续优化,最大限度平衡生产目标与开发成本的关系。提出“极限动用”开发方案为:(1)计算“黄金靶体”指数,精准确定水平井钻井靶体位置,通过地球物理等多手段精准刻
<正>2022年中国—新西兰学前教育研讨会于9月23日在广西桂林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可持续发展的学前教育”,旨在打造中国—新西兰学前教育机制化研讨交流平台,持续推动双方学前教育交流与合作。“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大立在致辞中指出,近十年来,我国以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美好期盼为重
期刊
四川盆地长宁-威远马溪组页岩储层平面分布稳定、物性条件优越,天然裂缝和层理发育,纵向优质页岩厚度大,脆性矿物含量高,可压裂性较好,压裂过程裂缝高度扩展有限,使得当前部署在储层底部3~7m的水平井很难动用纵向几十米整套优质页岩储层,立体开发、井间加密成为挖潜的有效措施之一。借鉴国内外加密井和立体开发经验,通过加强纵向上地质研究,在X平台部署了3口加密井,与相邻老井井距200m。通过压裂工艺参数优化、
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关系学前教育的质量,体现学前教育的公平。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配置存在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强、专业性差、无证民办园多等问题,究其原因,幼儿教师资源配置主要受教育投入、教师待遇、专业发展以及管理等因素影响。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需从“加强财政投入、扩大招编力度”“减少教师流动,推动学前发展”“重视专业培养、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着手,提高农村幼儿教师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整体水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相变材料(PCM)与电光调谐微环谐振器(MR)的光子数模转换器(PDAC),并实现任意波形的产生。该PDAC通过MR阵列同时处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并将可编程的相变材料集成到光波导中完成对光信号的功率控制以及对每个电光调谐MR的功率补偿,从而实现高精度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利用Ansys Lumerical仿真平台,以25 GSa/s的输入数据速率对4-bit PDAC结构进
琵琶是中国最古老的器乐艺术之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当代琵琶艺术也在创作和演奏方面呈现出了全新的风貌,使这门古老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得到了新的挖掘和展示,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对此,本文对当代琵琶创作与演奏的创新表现进行了总结、思考和评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起到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以单片机控制数模转换器TLC5615为例,对数模转换器的静态特性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在Proteus仿真平台下,设计了数模转换器硬件电路和程序,采用虚拟仪器观察了数模转换的工作过程,设计PCB电路版,制作实物电路,通过测量数据对分辨率、失调误差、增益误差、微分非线性和积分非线性等静态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借助仿真软件,通过时序变化,可直观地分析数模转换的工作过程,通过实测数据处理,可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