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物理—器件老化问题,有机电致发光磁效应以及载流子传输控制技术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745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已经达到可商业应用的水平,但是很多技术还只是停留在工艺层面上,并且已经商用化的器件的很多件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改进,例如器件亮度衰减得太快,颜色用一段时间容易失真等.所有这些说明,有机电致发光的器件物理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报告基于在实验上所作的四个发现,阐述电致发光器件的物理问题,集中在器件的短路失效问题,电致发光的磁效应,一种控制载流子传输的技术和关于空穴传输层,例如NPB,能否有效阻挡电子的问题.1.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低于起亮电压区间出现的电流鼓包现象为国际许多研究小组报道,这是导致器件失效的一个致命因素,物理原因有多种说法,例如认为是薄膜中的针孔(pinhole)造成的,还有认为是水汽等化学原因腐蚀器件造成的,说法不一.我们发现, 电流鼓包对应局部的不发光的较大电流,可以形象地描绘成微导电通道,通过此通道的电流只是发热,导致器件短路,在真空或氮气环境中容易发生,氧气环境就可以将微导电通道关闭.2.如果能控制电子和空穴在电极注入过程中的相对自旋取向以有利于单线态激子的形成,则有机电致发光效率将会相当可观地增长,但是至今还没有成功.而我们在一般的电致发光器件中通过加上一个外磁场,在器件恒压或横流模式下,观察到了非常明显的电致发光增强和电阻减小现象,发光增强可达到9﹪, 电阻减小可达到7﹪,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机制的提出其实验基础只是一个间接的实验证据:发光材料(Alq)的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谱基本一致.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控制空穴传输的技术,如果在空穴传输层中使用该技术有效阻挡空穴的流动,则电致发光器件除了一些随机分布的很弱的星是点点的发光之外,没有任何的电致发光,此实验非常有力地支持了有机电致发光的机制即发光来源于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星星点点的发光说明有很少的空穴在非常少的局部渗透到发光层与电子复合发光.这个技术就是在有机层中小区域内进行Al掺杂.4.人们通常认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空穴传输层阻挡电子,这符合现在广泛使用的能带匹配图像.而我们实验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很厚的空穴传输层(NPB-70nm)也可有效地传导电子到另一侧与空穴复合进行电致发光.
其他文献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合适的温度、压力)由水分子和甲烷气体分子组成的结晶状固态化合物。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在大陆、岛屿的斜坡地带以及活动和被动大
学位
当前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的应用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能够自主地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
电弧等离子体放电电压较低(10~100V),而放电电流则可以很大(0.1~1000A以上),在电极间整个弧区发出很强的光和热,具有温度高、能量集中和反应环境可控等特点,在很多领域里都获
颅内高压症是神经内、外科急重症,因此进行颅内压(ICP)监测是颅脑疾病处理的重要前提.用光纤传感器实现对颅内压进行实时,准确的持序性监护,既有助于诊断,又可根据压力的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相变热力学理论和场论的关系.我们强调在量子场论中必须引进序参量场,则相变的讨论就类似于Goldstone bosons的产生.如果我们只讨论一级相变,Goldstone bo
本文首先对多孔介质热导率的传统实验测量、解析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进展作了扼要的评述.然后,介绍了多孔介质和统计自相似性的分形特征.接着,着重综述了采用分形理论和方
天津进入城市化的历史至今只有600年,与那些历史悠久的省市相比较,戏曲活动起步要晚得多。然而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渔盐之富的经济条件,为戏曲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有力的
少年书是有性别之分的.那个年代,男孩爱看金庸,女孩乐读琼瑶,所谓“雌雄”少年书.没有那些财富积累的生意经、职场升迁的攻防智慧,也没有人际关系的谋略心理.少年书,是“心灵
期刊
稀土配合物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中具有窄谱带发射的特点,并且在获得高效率器件及激光发射等方面存在潜在优势.然而当前稀土配合物器件却普遍存在效率低,老化快的缺点.为了得到
该文首先概述了分形理论的发展,分形和分形维数的定义,以及产生分形的物理机制与生长机制.简要介绍了模拟分形生长的扩散置限凝聚(DLA-Diffusion LimitedAggregation)、弹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