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儿童汉语语句理解的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b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语现象是个人或集体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已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句的理解中会有什么样的问题?随着他们学习时间的推移,他们理解和加工语言的策略会不会具有与母语者不同的特点?母语结构的迁移在他们第二语言的学习中会有怎样的影响?这历来是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以东乡族小学生为被试,以汉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测验法探讨了母语为东乡语的儿童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其语句理解水平的发展趋势及采用策略的特点,并探讨了其汉语理解水平和理解策略与母语的关系问题。研究结果如下:(1)从总体水平上看,东乡族儿童复句理解成绩随年级的增长而上升,与汉语儿童相比起点较低,但进步很快。并且在三个年级上的得分均低于母语为汉语的儿童。(2)东乡族儿童在递进、条件、因果复句的理解上得分均低于同年级汉语儿童,因果复句的成绩优于递进复句,递进复句又优于条件复句。汉语儿童因果和递进复句成绩无显著性差异,而条件复句的成绩低于二者。不同民族儿童所犯的语义和句法错误随年级的增长而下降。东乡族儿童所犯的语义和句法错误高于汉语儿童。(3)东乡族儿童歧义句的理解成绩显著高于母语为汉语的儿童。(4)东乡族儿童和母语为汉语的儿童在理解汉语句子时采用的策略各有侧重,有时词序策略的作用更大,有时语义策略更明显,有时词序和语义策略相结合。汉语儿童在NVN句、NNV句和“把”字句的理解中比东乡族儿童更倾向于将第一个出现的名词作为施事者。在“被”字句的理解中东乡族儿童比汉族儿童更倾向于将第二个出现的名词作为施事者。(5)东乡族儿童母语迁移高分组的学生汉语语句的理解成绩优于中间组和低分组。母语的迁移程度对汉语语句的理解起到促进作用,学生的母语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汉语的学习。
其他文献
设计性物理实验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很好的教学模式,为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设计性物理实验的教学研究对整个物理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杜威的经验
注意既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也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多媒体已经普遍深入学校的各科教学之中,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试图从注意力发
期刊
语音回路是Baddeley和Hitch于1974年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的一个子系统,主要负责声音信息的存储与加工。经过近30年的研究,现在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语音回路包括语音存储装置和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运算速度的提高,教育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已逐渐开始采用基于PC平台的合成软件,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根据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中后期合成软件的发展使
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近代科学与哲学的迅速发展使得教育思想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教育史上,这一萌发于十五、十六世纪,兴起于十七世纪并波及十八、十九世纪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