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重心向服务业倾斜的情况下,文章以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理论为依据,以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为切入点,通过计算整理中日间服务贸易的相关数据来分析中日服务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从而得出中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水平以及竞争情况,并分析中日服务产业内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以期促进中日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良好发展和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文章采用联合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UNSTSD)中EBOPS项下中日两国2001年-2006年服务贸易的相关统计资料,根据格鲁贝尔-劳埃德公式计算出中日两国服务业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从总体上看,中日服务业贸易模式表现出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格局,具有一定的水平分工性质。但与中国和日本相对于世界而言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中日在服务各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较大。其中产业内贸易水平高,具有高度水平分工格局的行业主要有运输和通讯服务;具有一定的产业内贸易及水平分工格局的产业有建筑、金融、保险以及其他商业服务等项目;其他行业则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文章从国家特征因素来探讨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平均规模、市场规模差异、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人均收入均值等。通过灰色系统理论提供的模型,文章对各影响因素与中日服务产业内贸易的关联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中,对中日服务产业内贸易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其次几个因素依照影响关联程度大小依次为日本人均国民收入,中日间人均收入差距,中国服务业规模,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文章最终对发展我国服务贸易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比如,抓住服务业跨国转移的机遇,积极发展中国服务业,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针对服务业不同行业和地区,制定不同的策略,保持原有优势、创新竞争优势;政府发挥积极作用,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加强对日服务贸易调研工作,搭建对日服务贸易出口促进平台;把握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开展中日服务贸易,进一步加强中日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