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乏善可陈,明代文学及文学理论研究一直处于边缘地带,这也影响到对其时文学理论的发掘与研究。我们认为,明代文学固然无甚佳绩,然其史学意义仍不容忽视。李东阳的文学理论是明代文学复古的先声,对明代文学复古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对“前后七子”有着直接影响。对李东阳文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从文学理论史的角度总体把握明代文学。李东阳的文学理论研究一直为后人重视,但系统的研究著作不多。前后七子多以反对者的面目出现,且论述多散见于各种著作中;明末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李少师东阳》,集中对李东阳的文学理论做出了专门论述,颇有见地。郭绍虞先生在其《中国文学批评历史》中,对李东阳文学理论的得失作出了辨证的分析,影响巨大。八十年代以来,形成了以湖南学者为主要力量的李东阳研究群体,其中周寅斌和薛泉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其主要从李东阳的生平经历、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等方面来做史学研究,对李东阳的文学理论是作为其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存在的,其中不乏细致中肯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周寅斌点校的《李东阳集》,是迄今较为权威的李东阳的文集,收录其大部分诗文著作,为后人研究保存了宝贵的资料。薛泉的《李东阳研究——以政治心态、文学思想为核心》是一部系统的研究李东阳生平、文学思想的著述,资料翔实,考据严谨,并且文学思想为重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李东阳研究专著。廖可斌的《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对李东阳的文学理论也有所涉及,并对其理论价值和影响做出了论述。李东阳的文学理论有其独立的理论和史学意义,由于还没有对其文学理论做专门研究的著述,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其文学理论做深入的探究。李东阳的文学理论主要集中在《麓堂诗话》中,收录了其从十八岁到六十多岁的文学见解。因此,对李东阳文学理论的研究主要就是对《麓堂诗话》的研究。《麓堂诗话》对当时的文学理论发展和文学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上承台阁体,下启前后七子,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