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与开挖进尺优化的极限分析方法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56次 | 上传用户:R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大力促进了隧道工程的广泛应用,受地质地形、线路走向等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出现越来越多的浅埋偏压隧道。有别于常规隧道,偏压隧道结构受力更为复杂,施工难度更大。如何准确确定其围岩压力和破坏机制是施工和长期运营安全的关键问题。而目前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刚性体的静力平衡法和基于有限元的数值分析法,存在假设过多、计算效率低等缺陷,结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为此,本文依托山西省交通厅科技项目——《偏压隧道设计和施工方法研究》,运用数值计算、模型试验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和开挖进尺优化问题进行了具体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1)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偏压角度、埋深、围岩级别、结构类型等影响因素下隧道围岩塑性区、衬砌内力的变化、发展规律和分布状态,探明了偏压等因素对隧道洞室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结构受力变化规律,认为:埋深较浅时,随着偏压角度的增加,洞室围岩将产生明显的拉应力区或塑性区,稳定程度逐渐减弱;衬砌结构受力呈显著的非对称分布,应力集中区域加大,结构易产生局部破坏,进而导致整个支护体系失效。(2)通过典型地形偏压隧道的室内模型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偏压条件下,单洞和小净距浅埋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压力和衬砌受力动态分布形式及变形规律,分别得到了浅埋偏压单洞和小间距隧道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围岩压力的发展受施工开挖进尺影响较大,存在明显的时空效用特征,其分布形态亦较“规范法”计算结果更为不利,即非对称性更为显著。同时,洞室围岩的破坏形态,单洞时为贯穿地表的倒锥形体,小净距时为以中间岩柱为轴的贯穿地表的并列两倒锥形组合体。(3)结合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建立了浅埋偏压单洞和小净距隧道的物理破坏模式,基于滑动块体极限分析理论和相关联流动法则,构建了与之相对应的机动容许位移速度场,并分析完成了各滑块和滑块间断线上的速度递推关系,最后,根据虚功率原理,推导了单洞和小净距浅埋偏压隧道的围岩压力上限法计算公式。(4)基于Janssen筒仓理论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构建了隧道掌子面破坏极限分析模型,引入开挖进尺变量,进一步推导得到了浅埋偏压隧道开挖进尺优化的数学表达式,并根据优化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和基于“二分法”的优化算法。(5)根据研究成果,采用FORTRAN语言和基于Obect Pascal语言的delphi7平台联合编制了计算程序和界面,实现了浅埋偏压单洞和小间距隧道围岩压力及其开挖进尺优化问题的快速求解,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实力的日渐增强, 我国教育部对当前的教学课堂改革也提出了新要求.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 对老师和学生们的课堂表现都提出了新要求.相比较其他的教学课堂, 如
初中二次函数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和构建数学模型的重要载体, 数形结合的重要桥梁。我在连续执教九年级数学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在课堂上怎样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概念、图象的理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易忽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过程,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主动发展,实现教师依教学目标的一个主导过程。易忽略了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的多样性,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成为高中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在新课程理念下通用技术的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创新,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通用技术教学体制,推动教
日本基础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强调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特别是"生存力"培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人格教育和身
学生课堂作业走着预设性、计划性和规定性的老路,为了生成,作业的设计,可以改变方式,可以重视实践,可以小组合作,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作业;作业的讲评也应该探讨新路子,评讲题目,评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结果,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在NICU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NICU中的37
期刊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提高阅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书目,培养兴趣之后再逐步引导,发挥小组合作知识共享,并适时的开展丰富
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面临重要挑战,故而高校财会人员理应重新调整原有财务管理方法。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结合政府会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