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指出,在一定社会关系的影响下,通过某些特殊的手段或媒介,可以对另外的生产关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这种手段或者媒介中,最有力的也是最关键的便是经济权力。在人类发展的几个阶段中,不同的生产关系,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差异。总体上,人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向前发展的,层次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的经济权力也越来越复杂。资本主义经济作为最强势的力量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的进程,也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剖析历来是研究西方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资本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巨著,无疑是权威中的经典。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自身的运行逻辑,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错综复杂的本质关系。他提出了异化理论,完善了剩余价值学说,通过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揭露出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所鼓吹理论的虚伪。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拜物教现象。他结合了宗教学中的拜神教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拜物教这一概念,包括: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三个方面。拜物教理论的研究理论基础来源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理论的阐述;而后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正式对拜物教理论进行阐释并且通过对拜物教的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对无产阶级的统治本质。迄今为止伴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转型的历程,对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的思想呈现多角度,这一学术进展有助于净化人们的经济伦理观,促进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拜物教概念的提出与商品拜物教思想的产生。从词源学的角度来分析拜物教概念的提出,同时从社会分工的变化以及商品经济的确立来分析商品拜物教思想产生的基础。第二部分阐述了马克思批判拜物教的早期发展阶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大量使用异化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所包含的各种经济问题,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及其局限性。此部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异化劳动理论为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拜物教理论是异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三部分阐述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思想的深化发展阶段。在这部分,从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三个方面来分析,即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三个拜物教的发展维度来分析。其中详细论述了货币拜物教对“人的关系”、社会价值观以及个人权利的影响。通过对资本流通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不断追求增值的本性,完成了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同时也完成了对资本拜物教的批判。第四部分阐述了拜物教的消除与当代意义。主要从当代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改变来引入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发展新特点。通过研究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来引出拜物教的消除方法,重点分析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对国内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诸如拜金主义等问题的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养老院护理员作为一支新生的服务队伍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6例广泛性焦虑患者分为度洛西汀组44例和帕罗西汀组42例,观察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每周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消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网络信息消费由于受到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消费人口众多、消费
无论在现代电子战还是在未来的信息战中,雷达皆占有重要的地位。以相控阵技术为基础的雷达新体制给整个雷达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本文将对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三坐标雷
西奥多﹒德莱塞可以称为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嘉莉妹妹》不仅为他带来了享誉全球的声誉,而且也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嘉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经济全速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剧了社会转型的进程,传统的政府运
随着见危不救、见死不救案件的日益增多,民事救助义务问题已经引起了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理论界的有些学者甚至呼吁将未实施救助者的这种行为列入刑法领域的调整范围
行政监察属于行政监督主要类型中的一种,它是指政府的专门监察机构对行政机关、依法被委托的组织以及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所属的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的检查监督。当
无论是提供承接型公共服务还是补充型公共服务,公益性社会组织都是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也开始成为官方的合作伙伴。然而,事实证明,公益性社会组织并非圣洁的
文艺复兴时期是作为“黑暗”中世纪到近代世界的转型时期,古典文化开始复兴起来。一直处于被控制和压迫下的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其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