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反硝化菌强化固相碳源生物脱氮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C/N比水质特征的高效生物脱氮,是我国水污染防治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论文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作为固相可生物降解模式碳源,筛选分离获得高效反硝化菌,采用序批实验与生物填充床反应器实验,重点开展了高效反硝化菌强化固相碳源生物脱氮的特性研究,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和荧光定量PCR解析了反应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成果将为固相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从实验室稳定运行的生物填充床反应器中分离出了7株反硝化菌,其中W5号、W14号菌为相对高效反硝化菌。经16S rDNA鉴定,这两株菌均属于Diaphorobacter属,为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  (2)分别以污泥、反硝化菌以及反硝化菌强化污泥等接种驯化,采用序批实验与生物填充床反应器研究生物强化固相碳源的脱氮特性。序批实验的反硝化动力学研究表明,W5和W14号菌的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0203、0.0261 mg/(g·h),且溶解性有机碳(DOC)在硝酸盐氮降解完之后保持相对稳定;而接种污泥的系统反硝化脱氮过程完成后DOC仍大幅上升。  固相碳源生物填充床连续实验表明,投加反硝化菌可以明显提高反硝化脱氮效率。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5 h时,反硝化菌强化脱氮生物填充床反应器的平均反硝化率均在90%以上,而接种污泥的生物填充床反应器仅为81.36%,且生物强化的反应器系统出水中DOC要低于污泥接种系统。  (3)生物填充床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16S rDNA的T-RFLP结果显示,投加反硝化菌增加了482 bp T-RF在生物强化系统中的比例,而482 bp T-RF也是W5号菌和W14号菌酶切的主要片段。各反应器nirS基因酶切结果显示,生物强化系统98 bp的T-RF所占比例增长较快。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复合纯菌接种的反应器中nirS基因拷贝数量最多。强化投菌的反应器中nirS基因数量及在微生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污泥接种系统,且nirS基因数量与反硝化效果有一定的关联性。
其他文献
机械制图与机械CAD两门课程是相互独立的课程,分开授课,这种模式导致内容重复、课时增加,不利于高职学生后期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也不利于顶岗实习的要求.探究将两门课程有机结
本文针对当前膜蒸馏技术存在的膜通量低、膜污染清洗困难等限制其技术发展及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问题,将微波技术和膜蒸馏技术耦合,构造微波辅助膜蒸馏工艺系统,开展微波对膜蒸馏传
15岁女性患者,躯干和四肢反复红斑、丘疹伴瘙痒15年.既往有肝脓肿及肺大疱病史.体格检查:双眼距增宽,乳牙滞留,恒牙发育迟缓,两肺呼吸音粗.皮肤科情况:四肢、躯干皮肤粗糙,片
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和传感器制造工艺技术的提高,汽车用氧传感器不断的完善发展,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克服传统电流型氧传感器的缺点,优化传感器的测试性能,本文研究了用固态电子-离子混合导体作为致密扩散障碍层的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的材料制备。这种氧传感器有更好的氧敏特性,拓宽了传感器的氧测量范围,具有结构简单、响应快、工作可靠、成本低廉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注模成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水文因子是控制湿地特征的关键因子之一。水位变化直接影响到水生植物群落的分布及其生产量、群落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演替。水生植物还会受水位波动以及水流等多因
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新课程理念不断更新,在《工程测量》课程中引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教师重新设计学生的学习时间,通过微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
在超声波槽中以Nafion阳离子交换膜为电槽隔膜,以MnSO_4-H_2SO_4为电解液,电生成纳米MnO_2,继而以MnO_2/Mn~(2+)为氧化媒介电合成N-氧化吡啶。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进行表征,研究了电合成N-氧化吡啶的电化学行为,讨论了电解液酸度、反应温度、支持电解质浓度等对电合成N-氧化吡啶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下电生成的MnO_2不附着生长在电极上
从长沙来广州定居,已有数个年头了。但从长沙陆续托运来广州的数大纸箱的书籍画册以及其它杂物,却一直搁置在画室里未能整理。这次利用蛇年春节的日子,动手清理图书和杂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