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荔遗址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磁性地层学年代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J565dgd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大荔人发现以来,大荔人的年龄问题一直是地学考古界研究的焦点。关于此问题,虽然前人用不同的地质年代测定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包括,古生物(吴新智等,1979),铀系列测年(陈铁梅等,1984),热释光(孙建中等,1991),电子自旋共振(尹功明等,2001),红外释光(尹功明等,2002)。但是所得结论不尽相同,跨度较大,从180ka到300ka。由于在含大荔人化石文化层以上,黄土古土壤地层不是很典型,因此,对于大荔剖面古土壤的划分,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朱照宇等,认为只有一层古土壤。薛祥熙则认为有四层古土壤。 王永炎等在1979年从古地磁极性角度,提出了一种年代认识,但是其结论受限于当时的实验方法和仪器,其结论尚存商榷空间。80年代,刘东生院士首创的洛川黄土—古土壤磁化率标准年代曲线问世以来,吴文祥从磁化率的角度又对大荔遗址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认为,大荔人文化层位之上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应由3层古土壤,S0,S1,S2,和2层黄土L1,L2组成,并推测出大荔人所在层位应是S3。笔者在朱日祥近年在泥河湾古地磁定年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启示之下,认真研究了上述结论,发现吴未对砂土层进行系统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对于大荔人文化层的所属,只是一种初步估计,证据
其他文献
长期的地质找矿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地质、遥感、物探和化探等资料,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某些特征。将多源综合信息用于成矿预测,更加深入地揭示其本质特征
近年来,随着大量深基础工程的出现,膨胀土深基坑稳定性问题日趋受到重视,城市建设中的深基坑具有放坡场地有限、变形要求严格、地下条件复杂等特点,而且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
纳米孪晶结构能够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塑性、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其制造方法与工艺已经成为先进制造学、物理学、材料学、力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纳米孪晶的实
盘式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接触压力的不均匀可导致其温度和磨损的不均匀,从而降低了制动块的使用寿命。但以往的结构设计难以描述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定量地描述
节能降耗是炼油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兰州石化公司综合能耗仍居中石油公司的一般水平。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系统全局的综合能量消耗不优化,一方面许多工艺装
曙光中潜山带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油藏岩性复杂,平面变化剧烈,潜山内幕地震反射杂乱,预测难度较大。储层属于变质岩和碳酸盐岩裂缝系统,对裂缝的发育带,尤其
学位
本文设计实现了一型用于弹载计算机嵌入式软件闭环动态评测的测试平台。本平台基于先进的dSPACE测试系统,能够通过PHS高速总线灵活的扩展支持各种数字、模拟数据接口,具有较强
同向啮合双螺杆挤出机是生产ABS树脂的重要生产设备,兰州石化3万吨/年ABS生产设备使用德国ZSKl33MC型同向啮合双螺杆湿法挤出机,采用的是直接在一段通入SAN熔融料,而四段加入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