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品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念的关键性时期,关系着民族兴旺与国家未来。马来西亚中小学品德教育历经多年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为其重振传统文化、改善校园风气、调和种族矛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论文通过对其中小学品德教育的探究,形成整体性认识,归纳总结其主要特征,阐明对我国完善中小学品德教育的启示。本论文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即第一章,第三部分即第二章,第四部分即第三章,第五部分即第四章,第六部分即第五章。第一部分为论文提纲挈领的部分,它阐明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并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之后,明确论文的核心概念、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梳理马来西亚中小学品德教育的发展历程。受宗教、殖民侵略、种族分歧、现代化等因素影响,马来西亚中小学品德教育大致历经四个重要时期:(1)宗教教育时期(-19世纪20年代);(2)英国殖民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3)萌芽与调整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末);(4)探索与推进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至今)。每一个时期的更替都赋予品德教育新的内涵,蕴含着品德教育的不断丰富与完善。第三部分主要探析马来西亚中小学品德教育的现状。在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马来西亚统筹实施伊斯兰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形成了以多重的教育目标、多维的教育内容、多样的教学途径、多元的教学方法、多级的评价方式为主体的中小学品德教育现状。这即迎合了种族差异,又满足了时代变革对品德教育的诉求。第四部分主要分析马来西亚中小学品德教育的相关政策。政策与学校品德教育息息相关,对其发展起到引导与制约的功能。在《国家原则》、《内阁报告》、《国民教育哲学》、《2020年愿景》、《2013年-2025年大蓝图》的保驾护航下,马来西亚中小学品德教育的发展日趋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第五部分主要探究马来西亚中小学品德教育的特征、困境及趋势。不断的改革使得马来西亚中小学品德教育已经走出了一条比较成熟的发展道路,呈现出三个鲜明特征:一、弘扬民族文化,保护优良的民族性:二、多方位发展,形成立体性的渗透模式;三、追求品德共识,实现价值来源的宗教性。但马来西亚中小学品德教育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出现了品德教育的合理性遭受质疑,评价方式的僵化制约品德教育的成效、师资不足限制品德教育的发展,多元种族背景诱发品德教育的分化这三方面的困境。但是,马来西亚秉承其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精神致力于对中小学品德教育的探索,使之呈现出从封闭到开放的整体内涵、从片面到整体的均衡体系、从生硬到灵活的教学方法的趋势。第六部分主要探究马来西亚中小学品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我们应当根据自身实践情况,合理借鉴马来西亚的有益经验,构建、完善我国中小学品德教育,主要有:一、加强立法,重视中小学品德教育:二、立足本国特色,合理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三、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化实践品德教育;四、构建品德共识,维护社会和谐。
其他文献
儿子长到八九岁了,虽然在动物园见过熊猫、狮子、大象、老虎这些稀有动物,却从来没有见过活的猪牛羊。我决定利用双休日专门带儿子到乡下去看家畜。  儿子听说今天是专门去看猪牛羊,比去游乐园还要兴奋。一路上,不停地向我提一些有关猪牛羊的问题,惹得车上的旅客嗤嗤发笑。  不知不觉,车子开出了城市。高楼大厦不见了踪影,眼前已是一派田园风光。我和儿子在一个小集镇下了车。我带着他向远处一个村庄走去,还未走到村庄,
那一年我刚满14岁,和大我一些又比我懂事用功的初中同学一起升入同一所中学的高中部。上高中了,同学们都朝着高考目标努力,老师也不失时机地灌输高考意识。就连我的几个最爱玩的姐妹们也显得成熟了许多,一本正经地坐在教室里。只有我,在班中年龄最小又不懂事,成天仍想着怎么玩。对于“上大学”这神圣的字眼,我也很神往,但除了偶有念头闪过外,却没有什么行动。  我们的立体几何老师,是一位年纪轻轻有点孱弱又带点羞涩的
蒙台梭利说孩子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始料未及的一些结果常常使我叹为观止,感到不可恩议”。孩子的脑瓜里有不少“歪点子”,有些还蛮有智慧意味,别忘了给他/她记一笔。
由于知识载体形式的多样性和描述知识资源信息的异构性,不利于企业知识资源的共享、转移和利用,通过对企业工艺设计知识资源的现状分析,给出工艺设计知识网络的形式化定义,利用元
我们的教育太喜欢规范了:思想道德规范、日常行为规范、一日行为规范、教室宿舍规范、作息规范、作业规范……种种规范,几乎细致到学生每分钟必须呼吸多少次上。不否认,适当的规
欲望辩证法来自于黑格尔,或者说是科耶夫阐释下的黑格尔。后来通过拉康对科耶夫阐释下的黑格尔的阅读,有了欲望的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即“人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这句格言是拉康欲望理论的基本原则。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拍摄者与被摄者常常会面临欲望的指向问题,即拍摄者通过拍摄完成自己的欲望过程中该如何使被摄者的欲望得到满足。《时间照相馆》为笔者的毕业作品。该影片主要关注的对象为一家跨越了二十个春秋的照相馆中的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诗意点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关键。所谓诗意点就是文中能够触发学生生命感动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知识内
一项大规模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中小学生中,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约占学生总数的16.53%,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生存压力的加大,成人心理健康问题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中小学生。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所导致的学生自杀、杀人的恶性事件,在各种媒体上时有报导,有的甚至成为社会反思和讨论的热点话题。它们都在不断的警醒着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教育部于1999 年和2002 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针对小学生作文时千篇一律、缺乏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内容空洞、不能做到“我手写我心”等现象,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实际,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让学生走进祖国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走进生活,勤于练笔,大胆尝试,鼓励学生用真情绽放作文之花。    一、多读好书,积累语
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机智、教学情感和教师语言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有"三美",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