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拉制面条因其筋道爽滑的口感备受人们欢迎,往往需要经过搓、拉、扯、抻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制备而成,因此拉制面条对面团的拉伸性要求很高。通常选用面筋含量较多的高筋粉来制作拉制面条,并通过添加蓬灰或大量的盐来提高拉伸性,但即使这样,制作拉制面条时仍存在着工序复杂、耗时长、受天气影响以及制作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乳酸菌(64%植物乳酸菌、20%嗜酸乳杆菌、16%乳双歧杆菌)发酵工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制面条因其筋道爽滑的口感备受人们欢迎,往往需要经过搓、拉、扯、抻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制备而成,因此拉制面条对面团的拉伸性要求很高。通常选用面筋含量较多的高筋粉来制作拉制面条,并通过添加蓬灰或大量的盐来提高拉伸性,但即使这样,制作拉制面条时仍存在着工序复杂、耗时长、受天气影响以及制作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乳酸菌(64%植物乳酸菌、20%嗜酸乳杆菌、16%乳双歧杆菌)发酵工艺制备手工拉制面条,并采用机器压延代替手工拉伸操作,减少拉制面条制备的人工依赖程度,缩短制面时间,为发酵拉制面条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另外,通过分析面筋蛋白包括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和麦谷蛋白大聚体在面团发酵过程中组成和性质的变化,探讨面团拉伸性的影响机理。最后,结合实际需要,对发酵拉制面条的风味和储藏品质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发酵拉制面条制面工艺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拉伸距离和拉伸力为指标判断面团的拉伸性,首先确定手工拉制面条和机制拉制面条各自在发酵时间和压延次数上的工艺参数,结果显示手工拉制面条发酵4 h的拉伸性更好,机制拉制面条发酵3 h、压延25次的拉伸性更好;接着对比手工拉制面条和机制拉制面条的拉伸性、面筋结构及面条品质,发现可以用机器压延代替手工操作;最后利用超声技术辅助发酵面团,在面团发酵时引入40 k Hz的低频超声技术,将超声辅助发酵和常规发酵的面团拉伸性以及面条质构性进行对比,发现超声辅助发酵下面团的拉伸距离和拉伸力较大,说明超声能够改善发酵拉制面条的拉伸性。(2)发酵拉制面条发酵过程中面筋蛋白的变化研究。将常规发酵和超声辅助发酵面团不同阶段的面筋蛋白提取后,得到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和麦谷蛋白大聚体。通过提取出的蛋白计算面筋蛋白含量并进行还原性和非还原性SDS-PAGE,发现常规发酵中醇溶蛋白含量增加,麦谷蛋白和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减少并解聚,同时通过分析可知,常规发酵下,主要是γ-醇溶蛋白和类醇溶蛋白(分子量≥60 k Da)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面团的拉伸距离,分子量为31-73 k Da的麦谷蛋白导致了面团拉伸力下降;超声辅助发酵下,类醇溶蛋白和C区LMW-GS的含量增加并多于常规发酵,推测超声辅助发酵面团具有更大拉伸距离和拉伸力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由类醇溶蛋白和C区LMW-GS的增加导致的。测定了面团发酵过程中的二级结构变化,得知醇溶蛋白中的β-折叠和α-螺旋结构以及麦谷蛋白中的无规卷曲结构是导致面团具有良好拉伸性质的主要结构。分析了发酵过程中的巯基含量变化,发现三种面筋蛋白的巯基含量都出现增加,可能是由于蛋白本身含量的增加或结构发生破坏导致的。通过测定Zeta电位发现三种面筋蛋白的电势绝对值都随着发酵降低。采用马尔文粒度仪测定了麦谷蛋白大聚体的粒径,发现随着发酵进行粒径逐渐变小,说明麦谷蛋白大聚体发生解聚。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面筋蛋白形貌,发现常规发酵和超声辅助发酵过程中面筋蛋白形貌各异,但发酵完成后呈现相似的结构状态。(3)发酵拉制面条风味和储藏品质的研究。将本研究体系中利用乳酸菌发酵的发酵拉制面条与酵母发酵面条和未发酵面条的风味进行了对比,通过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电子鼻测定发现,发酵拉制面条存在含量较多且贡献度高的风味物质,赋予发酵拉制面条丰富浓郁的风味,电子鼻能够区分三种面条。测定了发酵拉制面条在储藏期间的酸度、菌落总数、霉菌数量、白度及咀嚼性,发现发酵拉制面条在36℃下以酸度为标准可储藏36 h,25℃下以酸度为标准可储藏60h,4℃下以面条霉变和食用品质为标准可储藏6-12 d,保质期长于普通鲜湿面。
其他文献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一种主要由镰刀菌属产生的污染范围较广的一种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又称F-2毒素。谷物在田间、收获期间以及农产品加工和储存期间都可能受到ZEN污染,人体和动物摄入后,会导致生殖功能的损害,免疫毒性和器官毒性等一些不可逆的伤害。目前为止,对于ZEN的脱毒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和化学脱毒方法存在降低了食品的营养质量和适口性,且脱毒效果不佳的缺
时代的发展和受众接收信息方式的改变深化了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进程。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为更好地发挥自身社会功能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其中,Vlog与新闻报道的结合备受关注。本研究将2019-2021年三年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和中国日报五家中央级主流媒体在新浪微博平台中发布的Vlog新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新闻叙事学理论,主要从Vlog新闻的叙事内容及叙事话语两方面研究主流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I.)起源于中国,在我国的种植史长达4000多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板栗的生产加工对提升板栗的利用率意义重大。淀粉是板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板栗乳等产品加工过程中,经高温处理的板栗淀粉(chestnut starch,CS)易发生老化现象,导致产品在储存过程中质量下降,制约着板栗及其制品的研发。为进一步拓展板栗淀粉
本文通过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了Al2O3陶瓷骨架和MgO陶瓷骨架,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备了陶瓷骨架/金属结构互穿结合剂金刚石烧结体,达到金属韧性和陶瓷脆性协调作用目的。通过对陶瓷骨架青铜结合剂以及金刚石烧结体的性能表征和相关机理研究,证明了陶瓷骨架增强青铜结合剂及其金刚石烧结体的性能要优于陶瓷粉增强青铜结合剂及其金刚石烧结体,最终制备出了较为理想的复合结合剂。主要研究如下:1、研究了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A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尤其2型糖尿病(T2DM)占了较高比例。饮食干预对控制和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前期研究结果显示,鹰嘴豆及其组分具有显著的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本文研究了鹰嘴豆组分对体外模拟血糖指数的影响,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这些组分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以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1.通过测定体外模拟血糖指数(eGI)评价
近年来,我国大豆储备量不断扩大,新建粮仓趋向于高大化,但随着堆粮高度的增加,仓底大豆所受粮层压力增大,造成大豆籽粒变形破碎、大豆堆压实程度增高等新问题。本研究首先通过巴西大豆籽粒的力学特性(表观弹性模量、硬度、破坏能、破坏形变、破坏压强)研究,获得了不同粒径大豆籽粒的抗压缩能力,为大豆堆的承压特性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然后研究了不同粮层压力下,水分含量、温度、破碎率对大豆堆压实程度的影响,估算出了巴
氨基酸是组成肽、蛋白质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堪称“生命之本”。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动物饲料、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生物分子的活性功能主要在水生环境中才能得以实现,完成与水分子或者其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生命活动。然而目前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对水性环境下生物分子的研究报道较少,其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主要是因为水对太赫兹波表现出的强烈吸收,无法获得水性
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多厂家都开始使用玻璃制品作为智能手机的背板,为了使粗糙的玻璃达到产品的工艺要求,通常使用表面具有精密微图案的超硬砂带对其研磨抛光。表面具有精密微图案的超硬砂带是涂附磨具的一种,和传统磨具的区别在于使用的磨料为超硬材料(人造金刚石或立方碳化硼)且表面具有微图案,这一特点便于砂带在磨削过程中排屑,提高了磨削效率,同时克服了超硬材料具有导电性不能以植砂的形式制备的缺陷
压力汽蒸能够促进水分的扩散,降低米饭硬度,提高米饭的粘性,提升米饭气味,明显改善米饭的食用品质。还能缩短蒸煮时间,且不受器材容量的影响,具有工业化前景。本研究以大米和蒸谷米为原料,研究不同浸泡工艺、压力汽蒸条件和冷却温度对米饭食用品质的影响,从结晶结构、微观结构和水分结合状态三方面,解释米饭质构特性变化机理,以期为提升米饭的食用品质提供理论基础,为压力汽蒸米饭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持。(1)采用单因素实
挂面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面食之一,在食品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营养、美味、健康的各式特色挂面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近年来市场上兴起的工业化酵母发酵空心挂面就是一种新型的特色挂面产品,此产品是在挖掘传统手工空心挂面工艺基础上,采用商业酵母发酵,形成多孔结构面体的挂面产品。因其具有风味浓郁、易消化吸收和营养丰富等特点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工业化生产的发酵空心挂面尚存在干挂面韧性和